國學名稱的起源
國學:中國的傳統文化 包括文字學、經學、史學(章氏持此論) 。 即“中國學術”之省稱,一般指清中晚葉以前中國所固有的各類學術系統總稱,及其後中國及 世界研究中國傳統學術(以文、史、哲為主) 的學術,以別于“西學”。 別稱 別稱 中學 國粹 國故 國故學 舊學 漢學 國學名詞的產生 國學名詞的產生 , 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義和團運動後,士人研究西學之風日盛,各種翻譯、哲學、倫理、政治等有 義和團運動後,士人研究西學之風日盛,各種翻譯、哲學、倫理、 異於舊有學說者, 新學“ 異於舊有學說者,為”新學“ 。 1901年 梁氏在《中國史敘論》中提到“國粹” 。 1902年,梁氏寫信給黃遵憲提議創辦《國學報》,以保護國粹為主義。 1902年 梁氏寫信給黃遵憲提議創辦《國學報》 以保護國粹為主義。 1906年9月章太炎在日本發起“國學講習會”,不久成立國學振起社 1906年 月章太炎在日本發起“國學講習會” 。 1907年,劉師培、鄧實、章太炎等人創辦《國粹學報》 1907年 劉師培、鄧實、章太炎等人創辦《國粹學報》 。 1925年,清華大學成立國學研究院,四大名師入駐講學 1925年清華大學成立國學研究院。 國學的內容 – 中國固有學術內容: 義理——哲學 哲學 義理 考據——史學 考據 史學 詞章——文學 詞章 文學 經世——應用科學 經世 應用科學 – 作為一門研究學術,其研究成果 作為一門研究學術, 國學的分科 四部 經 史 子 集 四門 義理(經、子、玄、佛、哲) 考據(考證學、小學、校讎學) 詞章(詩、古文及賦、詞、曲等,後世的小說) 經世(政治、經濟、社會、兵、工、商、醫等) 國學派別 按學術思想分 按研究類別 經學 學術思想派別: 道、儒、法、墨、名、陰陽、縱橫、 農、兵、雜等 研究派別: 考據、義理、詞章 經學方面: 古文派、今文派 藏書之災 1)秦始皇焚書,只留秦紀者及醫藥、蔔筮、種樹之書 2) 西漢末年,赤眉入京以火燒書 3) 東漢末年,董卓挾獻帝遷都,書籍損失很多,後李、郭又鬧 而燒之 4) 西晉末年,五胡之亂,劉聰入京心火燒書 5) 五胡亂華時,書籍隨人南下,梁武帝末年,侯景進京,秘書 省被燒,梁元帝打敗侯景,集文殿及民間書籍七萬本,運往江陵。 周兵南下,元帝以書圍身,一火而燼。 6) 隋文、煬帝皆好書,煬帝南游時,挾書前往,宇文化及廣陵 兵起,損失不少。 7) 安史之亂,書又被毀 8) 唐僖宗年間,黃巢之亂 9) 宋欽宗時,金人入侵,書再被損 10)元兵南下,書又被損。 附錄材料 國學之本體(章太炎): 經史非神話;經典諸子非宗教 。 歷史非小說傳奇 。 治國學之方法:辨書籍之真偽 。 通小學:通音韻——音韻學、明訓詁——爾雅、 辨形體——說文 。 明地理 。 知古今人情的變遷 。 辨文學應用 蒙學常見書目: 。 千家詩 。 三字經 。 百家姓 。 千字文 。 五字鑒 。 幼學瓊林 。 聲律啟蒙(笠翁對韻) 。 龍文鞭影 。 增廣賢文 。 唐詩三百首 附錄材料——國學大家 國學大家:康有為、梁啟超、辜鴻銘、章太炎、蔡元培、胡 適、王國維、魯迅、陳寅恪、顧頡剛、梁漱溟、馮友蘭、錢穆等 。 五十人版國學大家:俞樾、孫詒讓、楊守敬、王先謙、劉師 培、嚴複、沈曾植、王國維、辜鴻銘、廖平、黃侃、章太炎、魯 迅、錢玄同、吳梅、羅振玉、蔡元培、沈兼士、傅斯年、餘嘉錫、 柳詒徵、呂思勉、胡適、湯用彤、陳夢家、馬一浮、熊十力、張 君勱、蒙文通、陳寅恪、範文瀾、陳垣、郭沫若、唐君毅、顧頡 剛、吳宓、趙元任、徐複觀、金岳霖、王力、高亨、夏承燾、梁 漱溟、錢穆、馮友蘭、任中敏、牟宗三、錢鍾書、梁啟超、康有 為。 清華四大家: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教授中的 教授) 國學大師之康有為 – 1858年3月19日,生於南海縣,自幼遍投名師,通讀 先秦諸子典籍,少有霸氣,志在創立新教。學理三年後,入深山,常產生幻覺,自以為聖人,為天下蒼生而哭。 – 1879年,遊學香港,佩西人治國有法度,於是開始閱讀 西方著作,返家後,以新眼光研究“公羊” – 公車上書+百日維新 – 自比孔子,字長素(長於素王),弟子稱呼他為教主、南海 聖人,他稱弟子陳千秋為超回、梁啟超為軼賜、麥孟華為駕 孟、韓文舉為乘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