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78|回復: 0

[文言文] 文言文 文言味(1)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2-3-8 11: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语文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习应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作为传承中华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不喜欢文言文的。学生们说:“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鲁迅文。”文言文被列为“最怕”之首,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和无助可见一斑。  
  学生怕学文言文,老师也怕教文言文。文言与现代语言之间的较大差别增加了学生认知理解的难度,绝大多数教师教文言文时只好逐字逐句地串讲,课堂缺乏活力,死气沉沉,以致于老师也对文言文“冷眼相对”,汇报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很少有老师愿意选择文言文来展示教学。  
  不过,文言文毕竟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是现代汉语发展演变的根基。如果我们不去接触古典文献,那么现代汉语也就失去了根,也就不可能得到良性的发展。看看五四时期的那一批作家,鲁迅、胡适、梁实秋、郁达夫等,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当代的任何一位作家都无法相媲美的,更不用说超越了。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都从文言文这个宝库中汲取过丰富的养料。  
  文言文精炼的语言,特殊的表达方式,对于学生积累语言、接受文化熏陶都大有裨益。如果在少年“语言敏感期”诵读相当数量的一流的文言文,成人后形成一流的白话表达能力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可是,现实无情,文言文的式微也是有目共睹的,面对文言文教学如此尴尬的局面,我们该有什么对策呢?我认为,每种文体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解读方法,要想激活文言教学,就必须上出文言文独特的“文言味”。  
  其实,早在古人在读写活动中,就非常强调对“味”的追求。“含英咀华”“咬文嚼字”“玩味”“品味”等词语的出现便是这种追求的集中体现,“味”除了用来指称语文材料的丰富意蕴和审美特征以外,还可以用来描述人们在读写活动中对语言材料的一种认知方式和审美体验。  
  一、韵味――声情并茂,书声琅琅  
  文言文比现代白话文更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韵美,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给人以非常优美的韵律享受。古时候,一卷在手,书声琅琅,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因此,吟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也是培养文言语感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读”乃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但是,传统的“读”是一种“粗放式”的“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优势自不待言。但学习过程漫长,效率低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几乎无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并没有得到高效的发挥。特别是以学习现代文为主的现在,这种“读”法耗时低效的弊端更是凸显。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抓住文言文教学“读”这个根本,还要采用恰当、有效的“读”的方法。出于这样的目的,可从以下四步着手:  
  第一步,听读课文,认准字音。这一步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在泛读时,应做到声情并茂,尽可能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如果自己没有这个条件,可让学生听朗读带,务必让他们感觉到文章的美,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合读课文,明确节奏。学生一边随录音或泛读轻声诵读,一边标画节奏,对一些难以确定停顿的句子,首先应借助注释、已有的语法知识,或前后文的提示,弄懂句意,这样才不致读破句子。  
  第三步,分读课文,领会文意。在这一阶段里,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个人读,分组读,可配乐朗读,也可开展朗读竞赛,使课堂上的琅琅书声不绝于耳,使学生以诵读为乐,养成自觉朗读的习惯。  
  第四步,齐读课文,总理全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知。  
  通过这样的反复诵读,培养了学生的文言语感,学生对全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分析、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情味――创设情境,披文入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写文章,表面上是一个字一个字连缀而成,可是没有感情的触动和灵感的激发,这些字不会自发的组织在一起。  
  阅读与写作相逆,是“以意逆志”的过程,是以读者的体会迎合作者的本意。而这种迎合,是从呈现在他面前的文字作为出发点,然后借助于对这些文字的一步一步地深入理解,慢慢的窥见了作者深藏于心灵之中和文字背后的玄妙。  
  几十年的文言文教学形成的习惯往往是对文章条分缕析,大卸八块。字、词、句、段……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探寻艺术手法……偶尔赏析优美的文笔时,便是逐字逐句,修辞手法,微言大义……至于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学生还没来得及好好体味,便被老师填鸭式教学弄得先入为主了,其场景往往是老师头头是道,学生眉头紧锁。  
   当然,教学上真的做到披文入情也是不容易的,应该抓住两个关键:  
  (一)恰当巧妙的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和持续欣赏的欲望。  
  所谓创设情景,即通过激情演讲、声像、模拟表演、再现生活等方式营造一种氛围,以便于让读者、观众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开始阶段创设的情境,能把学生感情调动、激情点燃。如教《水调歌头》时先播放学生熟悉的王菲演唱版“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三峡》时先播放三峡风光的视频,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对比文中三峡与画中三峡的异同;教《出师表》之时,利用动画课件展示历朝历代赞颂诸葛亮的名联名句,让学生对诸葛亮的形象有初步的感知……诸如此类的方法,都能够创设出浓厚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优化文言文教学。  
  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景,能不断唤醒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学生对文本的新鲜感和持续欣赏的欲望,调动学生感情始终投注到作品语言上,去体会作品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感。  
  (二)用情感去浇灌,用智慧去掌舵。  
  感人心者,莫先乎诚,要想感动学生,先得感动自己,让自己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让自己与作者共鸣,才能在教学中用自己的真情打动学生的真情,以激情点燃激情。  
  如讲《岳阳楼记》时,教师先介绍范仲淹的生平,突出他政治上变革求新,在恶劣的政治环境里力争强国富民,最终却被贬流放的坎坷经历,再引用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总结,突出强调作者的高尚品质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激起学生对作者的钦佩崇敬之情。当学生已经进入到《岳阳楼记》的情感氛围中,再让学生披情入文,认真阅读课文,然后分析讲解课文,自然就会事半功倍。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