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01|回復: 0

[汉语言文学] 王文元:剖析16个汉字说中西之别(2)

[複製鏈接]
裡人 發表於 2011-12-21 13: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国学网
世界并不就是上帝,世界是上帝之他物,是上帝之对立物。如果这样说法太强了,词句上再考究一下,则至少是跟上帝区别开来的东西。但是,跟上帝区别开来的东西不能直接来自上帝,而是仅仅来自上帝里面某种跟上帝的区别。另一个人格是这样一位上帝,他在自己里面跟自己区别开来,使自己跟自己对立起来,因而自己成为自己的对象,自己意识到自己。上帝之跟自己的自我区别,是那跟他区别开来的东西之根据;从而自我意识是世界之源泉。上帝只是由于想到自己才想到世界。想到世界就是创造世界。产生先于创造。世界――并不就是上帝的另一本质――之生产性的理念,是以另一个跟上帝同等的本质之生产性的理念为媒介的。  


    在中国人看来,自然是第一位的,人处于从属地位。换言之,人是自然的孩子,孩子要听父母的话,不能忤逆,不能做自然之驾驭者。这一认识根深蒂固,亘古不变。通过汉字“天”字,可以充分了解中国人的这个思想。这个字简直是一篇论文,反映了中国人的天人观。首先,天在地之上;其次,人也在天之下;再次,人在中间,意思是,人有时候在地的上面(活为人),但多数人在地之下(死为鬼)。人一旦在天之上就不再是人。天读阗,阗是充满的意思。天与恬谐音,表示坦然。合起来,天就有了充满与坦然的意思。充满与坦然是两个可贵的特性,人类与天对抗,天的这两个特性就会遭受破坏。


    正因为天充满人的视野而总是坦然,即使偶然发脾气,最后也会恢复平静。中国人对天充满好奇,这种好奇与天一样,充满人的头脑。屈原在《天问》一诗中一连提出了一百五十多个问题,问题是按照重要性排列的,先问谁记录了天最初形成的过程?白昼和黑夜为何如此分明?天体的宏大工程是谁创造的?日与月又是怎么被悬挂在空中的?……问完这些形而上的问题之后才渐次进入人间的问题。在他心目中,天地自然是第一位的,人次之。


    是的,屈原的《天问》足以代表中国人的天命观。中国最早的学问不是功利性的(不是医学或农学或工学),而是天文学。中国的天文学与现代科学范畴中的天文学风马牛不相互及。中国古代,“天文”二字具有特殊意义。先看“文”字。文字表示一个胸上刺有花纹的人(胸上刺花纹是古代华夏民族的一种风俗,叫文身)。天文一词的出现是受到古人文身风俗的影响,是把繁星比喻为胸上的花纹(其实文身正是效仿繁星构成的图案)。所以中国的天文就是天的花纹形象。古代,中国人对天象的关注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顾炎武是这样描述的: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每年夏历六月,心宿出现在正南方,七月以后便渐渐偏西并下沉,当时中国人把这种现象称为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三星即参星,三颗离得很近的星星,一般指参宿三星。古人一般认为那是结婚的吉日),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毕:星辰名,二十八宿之一),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日知录》)


    有人以为“人人皆知天文”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其实顾炎武并没有夸张,他道出了实情。“人人皆知天文”的意思不是说人人皆是现在意义上的天文学家,而是说根据天象行事(如婚丧嫁娶)的做法已经在百姓中极为普及。天象的权威性丝毫不亚于政治上的帝王。毋宁说天象实际上就是命令的发布者,即使是君主也不过是天的意志的传递者与执行者。执是之故,中国历来都把最高统治者视为天的儿子――天子。


    天文是人文的依据,天文在上,人文从之,这也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人文指各种人事,包括社会制度、文化现象与各种价值观。在中国人看来,这些人事都不能恣意乱为,必须遵规守矩,而且必须让人们从心里愿意这样做(法律就很难做到让人从心里愿意遵守它)。不懂中国文化的人断言中国古代的政治是专制的,这种判断与事实相差甚远。如果把专制定义为统治者根据个人意志行政、根据个人好恶评断是非的话,中国从来没有过专制政治――包括秦始皇。这是因为,统治者也是人,所有的人的地位都低于自然,再专制也不敢触怒天。天是已经被规定了的,不容改易。比如,在中国从古代开始就立了一个规矩,不准滥砍盗伐,这对百姓,对王侯都是等效的。因为汉字“禁”已经宣告了这个规定:禁字从林从示。林是树林、森林;示的原意是天向人类明示,转意为寺庙或神社(上天向人明示的场所)。寺庙的里面有树林,而且树林比寺庙还大(林六画,示五画),说明树林既多又茂盛。为什么寺庙或神社中的树木生长得好呢,就是因为寺庙或神社是禁地,在那里,人的行为是受到限制的,当然不许损坏林木,这样树木就长得好。天是万物的保护神。这个真理,通过“禁”这个字被很好地表达了出来。


    还有一点值得深思,为什么禁读“尽”的音?就是因为禁正是为了防止林木尽(没有了为尽)。反过来说,如果没有禁,人类一定会走到尽头。禁这个字不仅对中国人很重要,而且对整个人类也至关重要。


    那么,人类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让树林茂盛、人丁兴旺呢?中国人想出了好办法,那就是敬天。人敬天,天再赐福给人,形成良性循环。敬,是中国古人的一种心态,用古书上的话这叫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敬字从草,从句,从敛。句和草的组合表示,说话轻声细语,如草落地。祸从口出,如果管住嘴,基本就做到了敬。如果进一步达到敬的状态,必须还要收敛,不能为所欲为,所以从敛字。敬音通静,轻声细语自然会很安静。敬音通净,表明敬了之后,心灵就会净,就会不存污垢。敬音通谨,意思是在强调,有关敬的行事都要谨慎从事,不能马糊,不能应付差事。


    如上所述,中国人看重天象,所以,尊重天也不能只是心里尊敬,必须表现在象(形式或程式)上。于是中国人创造出奇异的祭文化。祭是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敬在先,祭在后。有了祭之后,人对天的敬意可以表达得更加充分。


    祭的上半部分的左边是月(代表肉),右边是张开的手,合在一起就是手里捧着肉。下半部分是示,代表天。捧着肉,面对天。这是在做什么?在祭祀,在向天表达敬意。祭字,音通寄字的发音,表达的意思是,祭祀是一种寄托,它不是功利性活动,没有物质产出,但是对思想与精神很有裨益。经常或定期进行祭祀活动,胜过强制性法律,人们会自觉地按照天道(规律)行事,自然就限制了恶念,限制了欲望的膨胀。祭与忌谐音是告诉人们:祭是有所忌讳的。忌由自己的己与心组成,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忌是人的心理活动。祭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忌告诉人们不该做什么。既知道该做什么,又知道不该做什么,就不至于犯错误。中国人通过汉字给人打了双保险,有了这双保险,中国人就可以避免犯大错误。中国古人犯过许多许多错误,有的触目惊心,但几乎所有的错误都是人对人犯的,很少有人对自然犯的。


    《礼记・祭统第二十五》曰: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哲能尽祭之义。


    只有真诚,才能体现出祭的意义,所以祭祀是人类高尚的心理活动。祭祀是人面对天所做的事情,人与人如何相处呢?中国人创造了礼。虽说礼在多数情况下是人与人相处的准则,但这些准则同样是以天道为准则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祭与忌合在一起就是礼(繁体为Y)。这个字左边是示,代表天;右边是残缺的体。合起来的意思是,人的身体按照天道做出各种动作就是礼。比如拱手礼是人们见面问候时的身体规范动作,冠礼是成年时举行的仪式。为什么与理谐音?因为礼必须合理才能称其为礼。从礼的视角看,中国传统文化是象(形态)的一种谐调机制;从理的视角看,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简约为五个字――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的道理载于十三经等经典文献中。须要强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第一位的,理是第二位的。西方人也祭祀,但他们的祭祀完全是为了自己,他们在祭祀时候会乞求上帝保佑,保佑他们战胜自然,获得更多的财富。地球上的财富是个常量,人掌握得越多,天地所掌握(储藏)的就越少。换言之,人越富,天就越穷。西方人与中国人祭祀的目的正好相反,中国人是为了保护天才敬天的,并没有图私利的欲望,而西方人祭祀上帝是希望上帝帮助他们战胜自然。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