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57|回復: 0

[汉语词典] 居延汉简两组字考察(1)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11-10-31 10: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汉字网
一   “K”和“并”   


    古汉语“K、并” 二字,均可作动词、副词、连词等,用法相近,在某些古籍中可以交替使用,难以看出二字的区别;现代汉语它们构成繁简字的关系。但居延汉简中它们用法不同。“K”主要用为人名用字,此外还可作时间副词和介词;“并”主要用作范围副词和时间副词。   


    目前学术界对居延汉简“K、并”二字的处理   


    居延汉简是我国汉代居延和肩水两都尉府的行政文书档案。已发表的有两部分,习惯上将1930年居延发现的汉简称为居延旧简,或旧居延汉简;将1972―1982年居延发现的汉简称为居延新简。论文材料来自旧简和新简两部分。   


    旧简发现时代较早,已取得很大的研究成果,释文版本也较多,目前较为通用的是《居延汉简甲乙编》[2](以下简称《甲乙编》)和《居延汉简释文合校》(以下简称《合校》)。《甲乙编》将图板、释文、附录、附表结合在一起,给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且释文文字依图版照录,没有作简化处理。 “并、K”二字一般依图版照录,但有个别地方误释。《合校》是旧居延h简释文较为普及的版本,参照多种底本,释文准确性高,但无图板,且“释文尽量使用现代简化字,只有极少必要的字保留繁体字”,[1]旧居延汉简中的“并、K”《合校》一律释作“并”。新简释文版本主要有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的《居延新简・甲渠候官与第四燧》和《居延新简――甲渠候官》(以下简称《新简》);前者也采用了简体释文的方式,无图板。《新简》除收录甲渠候官与第四燧遗址出土简牍的释文和图板外,又增加了1972年至1982年间在居延地区及复查甲渠候官遗址时所获简牍的释文和图板,资料集中,图板清晰,影响较大。[3] 但《甲乙编》和《新简》对这两个字存在着个别误释现象。《中国简牍集成・甘肃、内蒙古自治区卷》[4](以下简称《集成》)收录了新旧居延汉简的释文,《集成》晚出,吸收了近几年有关论文对文字的考校内容,并参照《居延汉简补编》[5]补充了《甲乙编》未曾收录的编号简和未有编号的简牍。但释文将旧简中的“并”一律释作“K”,对新简“并、K”二字的处理体例不统一,有将“并”释作“K”的,也有将“K”字释作“并”的。[6]研究居延汉简的学者多以《合校》和《新简》为底本,所引用的简牍出现“K”字时,或者旧简释文材料作“并”,而保留《新简》中的“K”;或者将新旧简中的“K”都释作“并”。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研究者对居延汉简中这两个字关系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清楚,因而对这两个字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居延汉简“并、K”二字用法介绍   


    我们调查居延汉简的“K”、“并”二字用法时,旧简材料将《合校》中的所有“并”字与《甲乙编》的图板一一核对,并参考《集成》增加了《甲乙编》没有收录的释文。新简材料以《新简》释文为依据,将《新简》释文中的“K”、“并”字与图板逐一核对。文中引文,出自旧简的,均采用《合校》的编号,出自《居延汉简补编》的释文,前加※,以示区别;出自新简的,采用《新简》的编号。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