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82|回復: 0

[中国方言] 上海闲话"正宗"发音人难寻 方言传承亟待保护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1-4-25 09: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新民晚报
“中国语言资源(上海话)有声数据库建设上海话发音人招募”从今年3月24日开始,将于本月30日截止。一个月来的报名情况十分不乐观,除了市区(浦西城区)的两个点报名者踊跃,其余区县招募点一共只有十多个人报名。上海难招方言发音人几成事实。
市区郊区反差强烈
上海这次招募方言发音人,分为浦西城区(黄浦及原南市区,以及卢湾、徐汇、静安、长宁、普陀、闸北、虹口、杨浦等区)、浦东新区川沙镇、浦东新区惠南镇、闵行区莘庄镇、宝山区月浦镇、嘉定区嘉定镇、金山区朱泾镇、松江区岳阳街道、奉贤区南桥镇、青浦区青浦镇、崇明县城桥镇等10多个点。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张日培说,浦西点的报名人数十分乐观,共有两百多人报名,而其他地方则响应者寥寥。
复旦大学吴语研究室主任游汝杰教授也是本次招募上海话发音人的专家组成员。他说,上海方言其实分为“上海闲话”和“本地闲话”两大类。前者是现在市区里大家习以为常的交际方言,后者特指郊区的方言,它又因地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发音特征。现在碰到困难的,绝不是代表沪方言强势的上海闲话没人能说得字正腔圆,而是纯正本地闲话的传承岌岌可危。
遴选条件颇为严苛
青浦区语委的韩老师说起招募情形颇为感慨,一个月来只有五六个老年人来报名,符合要求的仅一位,年轻人一个也没有。按上海市语委的要求,郊区的发音人皆从所在区县的中心城镇遴选。发音人分为两个年龄组,老年发音人是出生于1941年至1950年之间,青年发音人是出生于1971年至1980年之间,性别不限。而且,要求他们在规定地的镇上就读小学、中学,之后没有去外地(包括上海市区和郊区)连续生活、学习、工作4年或4年以上。同时,他们的父母、配偶也要出生、成长和居住在规定地的镇上,说规定地镇上的方言。韩老师说,来报名的人,要么年龄超标,要么配偶不符合要求。
松江是上海的试点区,去年就开始先行招募方言发音人,但报名人数也不多。“松江是上海之根,说松江话应当是件引以为豪的事。”松江区语委的张老师说,这次松江的选人范围圈定在中心城区的岳阳街道,也就是当地的老城厢,“出产”纯正的松江话,但要找到完全满足遴选条件的人还是很困难。
有的郊区语委人士说,有些1971至1980年之间出生的报名者,虽说年龄对上了,但他们往往会因读大学、打工等原因,有四五年时间离开过居住地,哪怕他们当地方言说得再标准,也被认定为不符合条件。
方言本是文化认同
据悉,远郊的金山区已经找到发音人人选。但“正宗”的金山话,与上海市区的方言相去甚远。“格鸡母鸡哈母鸡”是什么意思?有谁能听懂这居然是在问“现在几点钟了”吗?不要说市区或其他区县的人听得一头雾水,就连金山当地的年轻人也很难听得懂。
对于郊区方言发音人报名情况“惨淡”的现象,张日培说,这与郊区城镇的高速发展有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几十年一直生活在一个城镇不“挪窝”的人已变得很少了,像浦东的川沙镇、惠南镇,人口大量迁进移出,自然也就难以找到符合条件的方言发音人了。
游汝杰教授说,方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认同,但一个地区的方言又有着优势与弱势之分,拿上海方言来说,市区的上海闲话就明显居于优势和强势的地位,各个郊区的本地闲话则要显得弱势许多。而且,不少郊区居民在语言情感上看重市区方言,看轻甚至不太认同所在地的本土方言,这也为“正宗”的郊区方言发音人招募带来了困难。
亟待保护方言传承
我国是世界上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为全面掌握语言国情,加快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为社会提供语言文化资源,国家语委于2008年10月在苏州市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原则上按照一县一点的原则,调查采录1000个单字语音、1200个词汇、50条语法以及规定话语和自选话语等有声语料,经过科学整理和加工,长期保存,以便将来深入研究和有效地开发利用。
上海难觅方言发音人,说明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游汝杰说,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长期以来重视的工作大致可分为两块:一是推广普通话,二是规范使用汉字。而方言的传播、使用和保护,还没有列入各地各级语委的主要工作职责范畴,这就使得方言的传承缺少有力的行政支持。在有些地方,只是少量地使用方言播报电视新闻、传唱方言歌曲等,对方言的认同与保护相对保守。
【焦点关注】 上海小囡将来还会不会说上海闲话?
上海方言的未来前景如何?上海小囡将来还会不会说上海方言?虽然这样的担忧有其现实背景,但相关的调查却是较为乐观的。
华东师范大学蒋冰冰博士是这次上海话发音人招募专家组的4名成员之一。她曾调查过本市的学生语言使用情况。主要调查结论认为:一是上海学生基本都能说上海话,只是说多说少、说好说差的问题;二是学生说上海话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在针对学生说上海话的实际能力进行调查时发现,幼儿园小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一、高一和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中,上海话说得好的比例依次达20%、59%、74%、83%、91%和100%。这说明,随着生活、学习阅历的不断丰富,学生们说方言和说普通话的能力将不断得到提高。
调查还发现,上海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以上海话或普通话为交际工具,确实能够达到了解、沟通的作用。只是年龄层次不同,使用上海话或普通话的程度有所不同。
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倾向使用普通话,而年龄越大的学生越倾向使用上海话。比如在和上海话和普通话都讲得好的人交谈时使用上海话、普通话的比例,小学五年级学生分别为20%、38%,而大学生则分别是35%、29%。又比如,在家庭交际场合中,小学五年级、初一、高一和大一学生使用上海话的比例依次为38%、45%、58%、71%,使用普通话的比例依次为23%、20%、11%、7%。这种逐步懂得把语言工具进行分工以使其更好地为交际服务的情况,正是学生们语言能力不断增强的表现。
蒋冰冰认为,如果不了解这一语言发展规律,就有可能会仅仅根据儿童、青少年现有的语言发展水平而对其“盖棺定论”,认定其不会说或说得不好,甚至否定他们上海话或普通话的语言能力会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而不断增长的这一客观规律。(王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