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历时3年研制的“汉语能力测试”将于10月率先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试点实施。将来,对语言文字要求较高的职业将可能采取该考试结果作为职业标准。(7月27日《京华时报》)
“汉语四六级测试”,来得着实有些突然――之前并未见媒体有多少报道,突然就试点了。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称,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以及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文化现象,“汉语四六级测试”的意义即在于“以考促学,以评促学,推进汉语学习和应用”。
意义似乎很重大,按照戴主任说法,如果再不搞,马上很多中国人恐怕连汉语都不会准确使用了。但这似乎是杞人忧天:英语四六级在我们这里搞了这么多年,也没见过级的人英语水平有多高,甚至连最基本的口语会话能力,都低得可怜。事实上,这也不能怪考级者,考级本就只为提高就业筹码。英语应用能力差,那也没办法,考完试后根本就没机会用啊。
都说中国人考试厉害,那是因为我们有无穷无尽的实践机会;从小学到大学,有那么多唯分数论的考试。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等级考试、职称考试,几年前甘肃甚至传出“拉面考级”的新闻……上学要考、找工作前要考、工
作中还要考。中国人,似乎总在无穷无尽的考试之中。都说很多人高分低能,那是因为在他们眼里,考试和证书就是目的,你要说这是应试教育造就的“盛景”,完全可以成立。
但一些部门热衷于推动考试考级,却也不完全是应试教育的事。它的背后,是惊人的考试经济。有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各类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超过1000多种,按专家估算,每年考评各类证书的经济总额超过3000多亿。惊人的考证经济,让依附其上的考级机构赚得盆满钵满,让力推考试考证的政府部门权力大大扩张,这是“双赢”。
对那些在各个考场间疲于奔命的考生来说,花费大量精力财力,换来的只是几十张形形色色的证书。你知道,现在不仅是应聘者经常搬出几十张证书,就连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在择校时往往都带着十几张各类证书。但你同样也知道,东西一旦多了就不值钱了,证书也是如此。所以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拿着几十张证书却找不到工作,为什么捧着一堆证书上不了学,为什么一些成功人士的光环背后,总有几张野鸡大学的文凭在“闪光”。
我们能停下来吗?我们能不再用一堆证书来证明自己吗?如今汉语都要四六级,都将“成为一些行业的准入门槛”,你说能不能?
赵勇(江苏媒体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