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91|回復: 0

[快乐汉语] 隐语及其三个特征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09-7-23 15: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华灯谜
[隐语]也叫“隐”,古字为“言隐”。是古时对谜语的一种叫法。隐语的含义是“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文心雕龙》)。  

  别生一说曰遁辞,不直言曰谲,以彼喻此曰譬,所以隐语是隐去本事而假以他辞来暗示的语言。隐语的性质,可分为密言,测智和谲谏三类。密言一般只是对方才能理解的语言,它本是隐语最基本形式。用于国事最早记载的是则叫“麦麴河鱼”的故事。测智相当于现代的谜语竟猜。要把“以此喻彼”的本意猜来,这需要一定的智力。春秋时就有列国间利用隐语要对方来猜射而测试这个国家君臣们的智慧的例子。“秦客C辞”就是有名的一例。C辞是当时隐语的另一称谓。谲谏就是臣子用隐晦的语言向君主进谏自己的意见,是春秋战国一段时间内隐语的主要表现形式。最早要数《史记・楚世家》所载“大鸟止阜 ”的故事。   
   
  隐语主要有如下三个特征:   
  1、隐语表达方式主要是口语。密语当然是语言,测智也是口头出题,谲谏更不能是书面的,因为要随机应变。   
  2、无论密语、测智和谲谏都是特定的人为对象,因人设隐,离开了这个特定的人。此隐就不能成立。   
  3、不论是以物喻意,或以情说理,专人专事,内容都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时间性,时过境迁,此隐便自然消失。   
   
  [C辞]古时对谜语的一种叫法。C,是隐藏,藏匿的意思。C辞,即隐其含义于言辞之中。C辞也叫C语,是一种用替代的方式构成的暗示语。这种替代的方式有的是摹状,有的是一种婉曲的说法,有的则是利用拆字法。夏、商、周时,这种讽刺性的C辞多流行于官宦与文人之间,作为一讥诮消遣的游戏而盛行一时。“C辞”一词早见于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国语・晋语(五)》:“有秦客C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三国时韦昭注:“C,隐也。谓以隐伏谲诡之言问于朝也。”南宋周密《齐东野语》中说:“古之所谓C辞,即今之隐语,而俗所谓谜,”。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庚辰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三月初二日卯時| 2025/3/30/週日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