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55|回復: 0

[训诂学] 浅析《孟子》中“之”字的用法(2)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0-11-5 16: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论文网

二、“之”字作助词   
     
  “之”字作助词,可分为结构助词和语助词两种情况。   
  (一)“之”字作结构助词,有较强的粘附性,起着标志某种语法结构的作用。《孟子》一书中“之”字作结构助词共出现了994次。   
  1.“之”字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使二者组成名词性偏正结构,表示前后两项的各种关系。可译为“的”,或根据文义灵活译出。   
  [16]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孟子•梁惠王上》   
  [17]白羽之白,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孟子•告子上》   
  2. “之”字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能译出。   
  (1)前置宾语之前不用其他副词强调,形成“宾语•之•动词(介词)”的格式。   
  [18]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梁惠王上》   
  (2)前置宾语由疑问代词“何”与另一成分组成的偏正短语充当,构成“何……之……”的格式,动词则一般常用“有”,整个格式表示反问或疑问。   
  [19]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孟子•万章下》   
  (3)为强调宾语的唯一性,在宾语前再加上副词“唯(惟)”,构成“唯(惟)……之(之为,之是)……”的格式。   
  [20]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孟子•尽心上》   
  [21]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孟子•梁惠王上》   
  (二)“之”字作语助词,《玉篇•之部》:“之,发声也。”表示调整语气、作词缀或使音节和谐。《孟子》一书中“之”作语助词共出现了17次。   
  1.用于句首、句中或句末,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22]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孟子•尽心上》   
  [23]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孟子•梁惠王上》   
  2.可用于人名、地名、动植物名或其他事物名之间。凡人名一般加在姓与名之间,凡事物专名一般加在种名和属名之间。起调整音节、舒缓语气的作用。   
  [24]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孟子•离娄下》   
  从上面所列举的各种用法中可以看到《孟子》中“之”字,用法灵活复杂,词性多种多样,语法修辞作用也是非常广泛。掌握了“之”字的各种用法,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孟子》的真正思想。   
     
  参考文献:   
  [1]《常见文言虚词例释》,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第7页.   
  [2]杨伯峻:《古汉语虚词》,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版,第346页.   
  [3]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第799页.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