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64|回復: 0

[汉语词典] 论汉字不必朝拼音化发展(6)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11-7-14 10: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人民网教育
四、反对汉字拼音化的理由


    从上面我们对汉字不必朝拼音方向发展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似乎还存在疑惑,明明两种文字各存在优缺点,为什么非得说拼音文字取代不了汉字呢?下面我们再从几个方面去论述其中的道理。
(一)拼音文字解决不了同意字,词易生歧义的问题


    拼音文字要取代汉字,首先通过不了的一个难关就是同音字(词)产生歧义的问题,前面也说过汉字存在相当多的同音字(词),而同音字(词)一般只是音同,而字(词)义不同,形体更不相同。传统汉字的同音字(词)一般不会混淆,但是如果用拼音文字代替汉字,我想同音就必定同形,那么同音异义的词就没法区分了。汉字虽说数量多、笔画繁,确实难认难记,但一般意义确定,虽然同音异义,但一看字就能确定其含义,而不会产生歧义。例如,音乐家赵元任先生写的文章《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试释是事。”


    这篇文章虽然是“游戏文”,但它说明我国文字中同音字之多,上文就是用“shi”这个音节的四声共32个词写成,如果改写成拼音,听者不仅听不懂,更会忙着跑向洗手间了。所以,汉字的实际情况很难走上拼音化。


    (二)拼音文字无法继承汉字文化独创的多种文学式样


    汉字每个字就是一个词,这些字(词)都是面积相当的方块形独立个体,不像拼音文字写出的单词那样长短不一,参差不齐,有的词一长串,有的仅一两个字母。而汉字一字一音,字字有义,义有同义、反义、近义,音有平仄四声和声韵的异同,汉字的这一特点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文学式样和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大家所熟悉的格律诗词、曲、赋和对联就是汉字创造出的特殊文学式样。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语格律诗词曲赋和对联,是文学适应的中国特产,离了方块汉字是没法生存的,也许会有人说,格律诗词和对联也是汉语词创作的,将它换上拼音文字不就行了吗?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汉语格律诗要讲究时序、句法,不像英、法、德等语创作的口语化诗,汉语格律特别讲究词语的凝炼、简洁,这种高度概括、精简语句构成的诗,完全脱离了平日口头语的习惯,如果用拼音字母写出来,读者会看得懂吗?会明白诗意吗?例如:


Tiān jiē xiāo yǔ rùn rú sū,
Cǎo sè yáo kàn jìn què wú 。
Zuì shì yì nián chūn kǎo chù,  
Jué shèng yān  liǔ mǎo huáng dū。


    这是唐代诗文家韩愈写的《初春小雨》绝句。当然,熟悉这诗的人,一读拼音就能念出来,或能回忆起汉字原诗,但若是从未见过这诗的人用拼音拼写这首诗,可能就吃力了,然而用汉字写出来,一见就清晰明了,如:


    初春小雨


    天阶小雨泣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上面所举的还只是古格律诗中最浅易通俗的,如果诗中用上那生僻古奥的字词或用一些典故就更成问题了。


    因此,如果真要用拼音文字来拼写诗、词、曲、赋和对联的话,不仅是使一系列的文化珍宝无法传承,而且留下来的将是一部常人读不懂的天书。


    结语


    汉字到底适不适合拼音化,其实一看就看得出,通过上面对拼音文字和汉字的比较,以及结合我们的生活可知,我们处处用到的都是汉字,而不是拼音,虽说拼音是我们所必学的,但它只是我们学习汉字的一个辅助工具,起到的实用价值并不大,而且拼音在我国确实是行不通的,不管是从地域还是文化、或者是语音语法等方面来说,都是一个划不了等号的不等式。而当时主张废除汉字去走拼音文字道路的人,只是看到日本、朝鲜等国家使用拼音文字,便觉得中国的汉字是一种落后的文字,必须改革,然而他们的努力并没有完全成功,汉字是经久不衰的文字,不是一时心头热就能改变的了的。再说了“汉字”承载着中国的文化、精神,以及心酸的历史历程,更维护着一个名族的稳定。因此汉字作为最古老、相对成熟的文字,不但不能走也没必要走向拼音化。(作者:徐丹)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廖才高.汉字的过去与未来[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3]武占坤,马国凡.汉字•汉字改革史[M].湖南:湖南从民出版社,1988.
    [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单周尧,陆镜社.语言文字学研究[A].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注释:


    ①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自序》1956年版,第34页。
    ②倪海曙:《中国语文的新生》1949年版,第119页。
    ①胡乔木:《胡乔木谈语言说文字》1990年版,第133页。
    ②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2007年版,第134页。
    ①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2007年版,第145页。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