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76|回復: 0

[中国方言] 今天,你方言了吗?(1)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0-9-6 11: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北京晨报
核心提示
“侬好”“干哈啊”“说啥子咧”……如今,在北京街头听到方言早已不算个稀奇事儿。天南海北、四面八方的人汇聚北京,各式“南腔北调”充斥于耳再正常不过。遇上个别方言,说得快了,听成外语也说不定。一样是说话,效果可不同。方言、普通话,各有爱家,当然,也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烦恼。今天记者就带您一起感受一下这口音里的酸甜苦辣事。
最冷落的方言
在北京,普通话“必须的”
在北京,家乡话是“忘不了的”,普通话是“必须的”。如今已成为某公关公司骨干的四川女孩邓薇薇仍然记得毕业初到北京的情景。因为怕说一口方言,被人看出是“外地人”,进而被“宰”,因此薇薇从刚踏出北京站的一刹那,就开口说起“普通话”。一次打车赶场面试,她怕司机欺她不认路,兜圈子乱转,只好装北京人,卷起舌头用“普通话”说出自己的目的地。谁料一张口,司机就问:“姑娘是哪儿的人啊?”
接下来,在听到她用“川普”(四川普通话)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薇薇频繁地看到面试官皱起的眉头。一位好心的招聘人员委婉地提醒她,“你得练练普通话了”,薇薇这才如梦方醒。于是,薇薇下定决心,每天早上去英语角练习“疯狂普通话”。
如今,薇薇能把“像播音员一样标准的普通话”说得倍儿溜,回首往事,薇薇表示:“我现在对此很理解,毕竟特殊工作特殊要求。在首都做公关人员,和政府、媒体打交道时,如果不说普通话显然不够专业。”
像薇薇一样,来北京后基于工作需要,改变乡音,开口讲“普通话”的人很多。
最神奇的方言
见老乡,家乡话“必须的”
语言真的非常神奇,在偌大的北京城,标准的普通话将每个人的背景抹去,留下的只是身份。如果你是播音员、主持人、教师、官员、记者、公关、话务员、客服人员……那么,请说普通话。而一旦踏出办公室、脱下工作装、告别商务餐,你会在地铁、公交车、餐馆、超市、停车场、健身房、宿舍等场所听到各地的方言。
听家乡话有安全感
“家乡话有安全感”,来自黑龙江的北漂王立岳不无凄楚地回忆起刚来北京的孤寂。“在办公室和认识没几天的同事只是点头之交,回到住的地方,素不相识的室友更不可能跟你掏心掏肺。每个人都孤单,内心渴望与人亲近,又都害怕与人深交,个个害了被害妄想症一样。”王立岳说,有点矫情,但这就是事实。“后来,我们那儿新住进一个哥们,我一听口音,一股大子味儿,就知道是老乡,当即善心泛滥,心想出门在外不容易,于是帮着搬东西,借扫帚。现在我俩早混熟了,下班总是一起吃点饭、喝点酒、侃大山。其实当时打开心结的不是别的,就是那句乡音,让我觉得亲切、安全。任何一个身处北京的外地人都会明白这种感受,套用一句流行的话语――不解释,你懂得。”
学方言和客户套近乎
周先生是个头脑精明的生意人,来北京十余年,结下了不少天南地北的朋友。每当有求于人请客吃饭时,周先生有一个屡试不爽的诀窍,找一个和客人是老乡的朋友“作陪”,以此拉近距离。“在饭桌上,无话可说是一件很尴尬的事。与其绞尽脑汁找话题,不如拉上个他的老乡,永远不愁找不到共同语言。”
“很多人讲情义,认老乡,尤其是北方人。就好比你买东西,本来还想着讨价还价呢,一听是老乡口音,立马成交了。这种乡音所产生的信任感让人难以置信。”周先生将方言当成处世技巧,他说,曾有人为了和客户“套近乎”,专门学习方言。
说家乡话最解气
对于很多人来说,情感泄洪的媒介必然是家乡话。“有苦恼、受委屈时和好朋友诉诉苦,工作表现好、加薪时向父母报喜,包括和男朋友使小性子、撒娇,我用的都是家乡话。因为这是真实情感的最好表达方式!”来自山西的刘小姐说:“我们那里说话鼻音重,很多音调和普通话不一样,兴奋也好,气愤也罢,用普通话讲出来根本不过瘾。”有一次和男朋友吵架,刘小姐隐忍着不发作。突然妈妈打来电话,一听到妈妈的家乡话,刘小姐泪水决堤,用家乡话把委屈滔滔不绝地倒了出来,“真是酣畅淋漓,我实在想象不出来,如果当时用文绉绉的普通话会有多么别扭。”
老乡等飞机成好友
一句家乡话,一缕故乡愁。方言对于远赴他乡、来京上学的大学生来说,自然有着特殊的意义。福建泉州人小吴称,每年大学新生入学,正是老乡会“出动”的好时机。“老乡会能比较容易建立友情。”小吴认为,“老乡会的兄弟姐妹们因为同源会格外照顾。”小吴假期和老乡乘飞机回家,在候机室,一个同为福建的小伙听到二人用闽南语聊天,心生亲切,便也用闽南语一同交谈。也因此,再加上年龄相差不大,三人成为了好友,不仅当天一起登机,日后也经常一起吃饭,网上聊天等。“方言确实是拉近陌生人距离的好方法,能迅速建立归属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