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百度 哑谜就是猜的人不说话,用动作来揭示谜底。
哑谜在民间有不少流传的故事。如某年元宵节花灯盛会,有各式各样的彩灯,有的彩灯上还贴着谜条,给人猜谜,猜中了就发奖品,或者就把这盏彩灯送给他。有一个人,在当地的衙门前设了一则谜,他不是写字,而是在一个钉子挂着一串铜钱和一只假面具,下面写着:猜俗语一句。后来有个人跑来,一句话也不说,把钉子上的一串铜钱取下就走。旁观的人很惊异,但出谜的人却笑笑说,他猜对了。原来,这条谜是讽刺衙门里的老爷贪赃枉法,意即“要钱不要脸”。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例①桌子上放着一朵红色的小花,要求猜《红楼梦》人名二。
例②桌子上放着一只没有复原的魔方,要求猜成语一句。
例③桌子上有一座亮着的台灯,要求猜常用词二。
例④桌子有一只盘子,盘子里有一个馒头,要求猜商业用语二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因为猜哑谜要用动作来表示,例①的陈列物是一朵“小红花”,我们知道,《红楼梦》里姓花的人不多,首先想到的当推“花袭人”,而“袭”可以作“袭击”来解释,花袭人不是可以解释为“用花袭击人”吗!那么,制谜的人为什么要设置一朵“红色”的“小”花呢?如果你熟悉《红楼梦》里面的人物,那么,便很快发现,正好有一个叫“小红”的丫头。这样,便自然想到了一个动作:拿起小红花,向任何一个人轻轻掷去。谜底就是“小红,花袭人”。读作:小红花,袭人。
例②是一个没有复原的魔方。魔方是用手拨弄玩的,现在,这只魔方没有复原,很明显,制谜的人是想让你去把它复原。那么,复原就要用手去拨弄,既把“乱”了的魔方还原成“正”的。这样,“拨乱反正”这句成语基本上就想到了。所以,只要把魔方拿在手里进行复原,这条哑谜就猜对了。
例③一盏亮着的台灯。考虑一下动作,不外乎把台灯拿走,或把灯关掉。拿走台灯,似乎不大客观,而关掉台灯却是可能的。再仔细一想,关掉台灯的动作是用手指一拭,瞬间灯就熄灭了,这样,再逐步推敲,那么,“指挥、关照”这二个常用词是不难想到的(猜的时候用手指关灯即行)。
例④盘子里一个馒头。我们可以先设问:为什么盘子里放馒头,而不用碗或其他盛上?或直接放在桌子上呢?其次,馒头当然是给人吃的,这样,“盘点、进口”这二个商业用语是不难想象到的(猜的时候把盘子里的馒头吃掉就行了,即将盘中的点心吃进口中之意)。
早就听说宁波市鄞州区那里耗资60万元,且由政府推动在修订《三字经》,不曾料到他们还在争取以选修课的形式在全国中小学进行推广。看到昨天新华网浙江频道的这则消息,我是表示坚决反对的,首先反对他们修订,然后反对这本东西进课堂。理由可以归结为一个:修订了的东西不伦不类。当然,这里的用法不是像葛剑雄先生说“开平碉楼不伦不类”那样,被抨击了,马上诡辩说“没什么不好”,这是个褒义词。贬义就是贬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