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94|回復: 0

[狭义文字学] 六书中的会意(1)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0-7-15 13: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有一次苏东坡去金山寺看望佛印和尚,步近禅房便闻到一股酒肉香味。原来,佛印不戒酒肉,性情放荡不羁,诙谐幽默。这天,他把一条黑狗杀掉了,静悄悄地躲在房里前低斟浅酌,大嚼其狗肉。正当吃得起劲,一听到苏东坡的叫声,便慌忙把酒肉藏了起来。苏东坡早看清楚,却佯作不知,想和他开个玩笑。便对佛印说:『我今天写了一首诗,有两个字一时想不起来是怎样写的,所以特来请大师指点。』佛印说:『不敢,不敢!请问是哪两字?』东坡说:『一个是」犬」字,一个是」吠」字。』佛印哈哈大笑说:『学士,你真会寻开心,小僧以为是什么疑难字,这个」犬」字的写法是」一人一点」嘛!』东坡又问:『那么」吠」字呢?』佛印回答道;『犬字旁边加个」口」就是」吠」了!』苏东坡听罢也哈哈大笑说:『既然如此,那你快把藏起来的酒与肉端出来,一人一点,加上我这一口来吃吧!』说罢,两个朋友不由相视而笑。

有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里吃饭,桌上摆上了一大盘香喷喷的鲜鱼,他拿起筷子刚要吃,忽然发现佛印和尚来了,心想:好个赶饭和尚,口福倒不浅。上次你把狗肉藏起来,亏我妙语出唇,方逼出你的狗肉,这回我也要难难你。于是,赶忙把鱼藏在书架上头。佛印在门外早看见了苏东坡的藏鱼举动,也佯装不知。苏东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念经,到舍间何事?』佛印一本正经地说:『有一个字不会写,特来求教。』『但不知何字?』苏东坡问。『就是贵姓」苏」字。』佛印答道。苏东坡一听,便知佛印要开玩笑,但却装着认真的样子说:『蘇』(苏的繁体字)字是上边一个草字头,下边左面一个」鱼」,右面一个」禾」。』佛印假装糊涂地问『」鱼」放在右面,」禾」放在左面,行吗?』苏东坡说:『这也行。』佛印接着说:『」鱼」放在上面呢?』苏东坡忙道:『那有这样的放法,当然不行啊!』佛印哈哈大笑说:『既然」鱼」放在上面不行,那就赶快拿下来一起吃吧!』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中了佛印和尚的圈套,笑着把鲜鱼端了下来,与老朋友同进午餐。

符号表示意思的指事字并不是万能的,有时表达得很不清楚。于是我们聪明的祖先又想出了一个造字的办法:会意。以上这则文史故事,实际上是拿会意字相互开得玩笑,会意字是另一种造字方法。用符号表示指事字,有时表达得不清楚,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物形体会合起来,从他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新的,通常是抽象的意义。这种造字办法叫会意。许多会意字是很有趣的,透射出先民们丰富联想和率真的态度。这也是后世文人墨客以字作游戏的基础。

会意字如何会意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物形体会合起来,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新的、通常是抽象的意义。例如:把『日』和『月』合在一起造成一个光明的『明』,把『鸟』和『口』合在一起造成一个鸟叫的『鸣』,把『刀』『牛』『角』三个字合在一起造成了一个解剖的『解』字。

有些会意字的字素,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字,倒像个符号,其实是个古字的变形,现在我们叫它偏旁或部首。例如『家』字上半部分古时写的是屋子的象形。下边的『豕』就是猪,那时候,人和猪常住在一个屋子里,所以有猪的地方就常有人家。

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强。【说文解字】收会意字1167个,比象形字、指事字多得多。直到现在人们还用会意的方法创造简体汉字或方言字,例如『灶、尘、国、孬』等。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而的,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交叉错综,这就是会意的方法所以『高产』、会意字所以多于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原因。拿『人』和『木』说:『人』和『人』可以组合为『从、众』等,『人』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保、伐、戍、付、伍』等;『木』和『木』可以组合为『林、森』,『木』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析、相、采、困』等。因为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的会合,所以可以表示许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难以表示的意义。

有些会意字,其造字之意颇能反映古人的某些概念,如『盗,上半部分『次』表示张口流出口水之意。下部分是『皿』,皿指盛食物的器皿。『盗』即古代之偷。如何用文字来表示偷的意思?古人用次、皿二字来表示:好吃的东西是偷的对象,这是一种颇为特殊的联想,由此亦见古人造字时表情达意,十分大胆率真,也颇具幽默感。在用字的时候,偷的对象自然不可能有固定的范围了。会意字有两类,一类是异体会意,另一类是同体会意。异体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形体的字组合而成,例如:莫、盥、典、鸣、休、焚、取、伐、跌、忐、忑等字;同体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形体的字组合而成,例如;林、森、晶、舜、颓、双、多、哥、从、比、赫、棘、众、磊等字。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 · 《六书|主題: 13, 訂閱: 2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