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黃厚江
中國是一個詩的王國,也是一個散文的國度。而唐宋兩代,是我國古代散文發展的輝煌時期,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無疑代表了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同時它也是唐宋古文運動的最重要的成果。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習古代散文,不可不讀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在國標本高中語文新教材的選修系列中,專門開設了『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這一課程,正是為了滿足部分對古代文學有濃厚興趣,尤其是對唐宋散文特別喜愛的同學們的需要,以使他們在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和鑑賞能力的同時,對唐宋散文的藝術特色和思想內容有比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進一步培養對母語的熱愛之情,為將來進一步深入了解中華文化奠定堅實的基礎。【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是為這門選修課程編寫的配套教科書。下面對它的編寫思路作簡要介紹,並對教學中如何使用提出一些建議。
一、教材結構
本冊教科書的選文依據八大家散文的文體類別,分為論說、書信、雜記、山水遊記、贈序、書序、傳記、祭文、寓言等9個專題,有極少數篇章根據現代散文分類習慣作了調整,突出了選文的文體特徵,也突出了八大家對古代散文藝術及文體發展作出的貢獻。
全書選文32篇,所選多為各家代表作,數量、篇幅適中,可讀性強。每個專題一般為三篇選文,有兩個單元因選文篇幅較短、篇目略多。分為精讀課文與泛讀課文兩個層次,其中1~2篇為重點篇目,供同學們精讀細品,其他加星號的為選學內容或自讀篇目,以學生自讀為主。
每個專題之前,都有一篇簡短的導語,立足於古代散文文體的類別特徵,簡要介紹本專題文體的發展概況,重點突出唐宋八大家對該文體發展的貢獻。語言平易樸實,要言不煩。每個專題之後,有『積累與應用』,或對同學們提出誦記課文著名語句的具體要求,或提供與課文有關的背景資料,或選列八大家未入選的同類作品,供有興趣的同學在課餘閱讀比較,並在每一個專題比較集中地介紹某一點古代漢語知識,幾個專題各有分工,組成一個簡明的知識系列,以便於同學們對有關內容的學習和梳理。
教科書專門設置了一個活動專題,讓同學們親自動手選文,切磋交流,合作探究,並結合全書文章對古漢語語言現象進行梳理歸納。
教科書還編排了【『唐宋八大家』的由來】和【唐宋八大家小傳】兩篇附錄,簡要介紹了『唐宋八大家』對古代散文的貢獻以及共同的藝術追求,提供了八大家簡要的生平資料。
二、教材主要特點
1. 兼顧八家,風格多樣
唐宋八大家散文在開拓創新各種文體,參預現實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追求新奇自然等共同特點的基礎上,又能人樹一幟,各有風姿,寫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但其成就又並不在同一層次。學界一般認為,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為第一層次的大家,王安石和蘇洵則要略為遜色,可以看作其中的第二層次,而曾鞏和蘇轍則可看作第三層次。本書32篇入選作品中韓愈7篇,柳宗元4篇,歐陽修4篇,蘇軾6篇,王安石4篇,蘇洵2篇,曾鞏3篇,蘇轍2篇,既大體符合他們各自在散文史上的地位,又不拘泥於學界的分類,同時考慮到必修階段教科書對有關作者已有的選文。這樣既便於對八大家有一個全貌的了解,又讓學生儘可能多地閱讀到風格多樣的一流散文。
2.以類組元,文體豐富
唐宋八大家,都是古文運動的中堅人物,始終致力於文體的改革和創新。既不同於秦漢古文,更不同於六朝駢文的新體古文,是八大家文章在散文體制方面的突出特點,也是他們的重大貢獻。而六朝文章的弊端,不僅在駢儷化,還在於各種文章的程式化。所以八大家在以散代駢的同時,更是用心於對各種文體的改造和創新。如韓愈的贈序,形式不拘一格,傳記則融傳記、寓言、傳奇小說和雜文於一體,而柳宗元對寓言和山水遊記,歐陽修、蘇軾對賦體散文,都有開創性的發展。比較全面地接觸和學習我國古代散文的各種文體,是這門選修課程相對於其他同類選修課程的明顯優勢。
3. 活動設計,體現『三維』
該書學習活動的設計,特別強調文言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和梳理,尤其注重引導學生掌握文言文學習的基本規律。每篇文本都根據具體特點,設計1~2題着眼文意理解的語言題,並滲透着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每一篇文本的『品讀與探討』和每一個專題的『積累與運用』中都有梳理歸納文言文知識點的學習活動,以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在必修課程學習的基礎上有一個顯著的提高。
4. 尊重個性,突出自讀
每一篇文本之後,都設計有『評語選粹』,精選前人對有關文本不同角度的評點,以激發同學們研讀文本的興趣,也為同學們個性化的學習活動搭建思想的平台。每個專題不同層次的文本分類,體現了不同的學習要求;以自讀為主的選學內容,為每個同學的學習提供自主選擇的空間,使選修課『選中有選』。而『品讀與探討』中學習活動的設計,都着眼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探討,獲得方法,把握規律,培養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三、教學建議
1.改變課堂結構,體現選修課程的基本特徵
選修課程,比之於必修課程,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都有着鮮明的特徵,大致可概括為這樣幾『點』:(1)要求高一點。因為選修課是在必修課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是對必修課程的拓展與延伸,無疑教學的要求應該更高一點。這一方面是為了滿足選擇這門課程的同學的需要,也是為了滿足學生參加高考的需要。(2)容量大一點。由於具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選修課的課堂教學容量比之於必修課可以適當加大,一方面可以進行必要的勾連和拓展,一方面可以適當加快教學的節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留下更大的空間。(3)活動多一點。儘管不同的選修課程具有不同的特點,但和必修課相比都應該有更多、更豐富的活動式學習,或欣賞,或探究,或總結,或梳理,以更充分地保證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4)專題意識強一點。某種意義上說,選修課程都是一種專題式學習,而選修課程的教科書也基本都是一種專題式結構,教學中應該加強專題意識,以更好地營造教學情景,提高教學的效益。
2.準確定位,把握方向,明確課程指導思想
首先要明確它是以必修學習為基礎的教學,是針對對文言文有着較高興趣的學生的教學,它和必修課程的文言文教學主要區別在於:(1)沒有人文主題的統領。必修課文言文的編排都由某一專題的人文母題所統領,教學過程在體現文言文教學個性特點的同時,必須考慮課文在具體專題和板塊中的位置,體現其應有的整合作用,而作為選修課中的文言文教學,則更突出其比較集中單一的教學功能。(2)是比較集中的文言文專題學習。必修課中,文言文的學習是分散的,是穿插在現代文的學習中進行的,而這一門選修課則是安排較多的時間集中學習文言文,具有相對的系統性。(3)較高的學習要求。從教學目標的角度看,選修課的文言文學習,以提高專項能力為目的,所以有比較高的要求。(4)選文具有鮮明的共同特點。必修課的文言文選文,着眼於整個中國古代文學,時代跨度大、作者比較分散,而這門選修課的選文,則是集中於幾個作者,而且風格具有比較鮮明的共同特點。
同時也要了解它和大學選修課又有着顯著的不同:(1)學習目標仍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雖然是一門專修課程,但對於高中生來說,對八大家的成就和藝術風格只要求有初步的了解,教學的重心仍在文言文的閱讀而不在八大家的研究。(2)教學內容仍以具體文本為平台。各種教學活動都不能跳出具體文本進行教學,包括學生課外的自主學習活動,也應該是立足於具體文本的學習。(3)學習方式仍以文本研習為主。雖然可以圍繞一些問題進行適當的探究性學習和活動體驗,但主要的教學活動仍是進行扎紮實實的文本研讀,仍是在具體文本的閱讀中進一步積累文言知識,掌握文言文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