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56|回復: 0

[文学研究] 全盛的宋代刻书业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2-5-4 13: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大 江

  《通雅》卷三一中说:“雕版印书,隋唐有其法,至五代而行,至宋而盛。”印刷术发展到宋代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基础,雕版技术也进一步得到提高,宋代的刻书事业进入一个全盛时期。全盛的宋代刻书业,其特点有三。
  一是范围广。就宋代刻书的地区而言,范围极广,浙江、福建、四川、江苏、河南、安徽、江西、湖南、广东等地都有,尤其是浙江的杭州、福建的建安、四川的成都更是书铺的集中地。以福建为例,就形成了以建安为中心的刻书业,号称“图书之府”。朱熹曾说,这里所刻之书“最善”,“行四方者,无远不至”(《嘉禾县学藏书记》)。
  二是数量多。宋代大规模从事刻书活动的不仅有官方,而且有民间。就官方而言,有中央和地方政府,称为“官刻”。就民间而言,有书院、书铺,称为“坊刻”;还有私人,称为“家刻”。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图书数量的增加,人们获取图书也变得十分方便,宋代读书和学术研究的风气也较浓。苏轼曾说,他听老前辈说在年少时欲求《史记》、《汉书》等而不可得;“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李氏山房藏书记》引)。社会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大,也促进了刻书事业的发展。
  三是质量好。刻书必先校书,是宋代刻书业形成的一种风气。“书籍上版,必要名手校正,方可刊刻。不然,枉费刻资,草率刻成,不但遗误后人,反为有识所笑。”(《藏书纪要》)自有雕版印刷术以来,校书的工作就被人们日益重视。宋代官府不仅有专职的校书官员,还有完善的校书条例和程序。正因为如此,宋代所刻之书,质量大都是好的。
   gdia20060421-1-l.jpg
  宋代所刻之书,无论是“官刻”、“坊刻”、“家刻”,都被称为“宋版”,或称为“宋刻”、“宋本”等。传世至今的宋版书,已是凤毛麟角,十分珍贵。
                           </p>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