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来源: 光明网
在省内考古活动中首次发现车载青铜器。
沂水纪王崮崮顶春秋大墓考古正在进行中。18日,考古人员主要对墓室部分进行清理,以期开棺解开诸多疑问,为林林总总的墓主身份寻找定论。
一直在现场指导本次考古工作的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任相宏认为,崮顶春秋墓从发掘到现在,处处透着一个“怪”字,并断言:“小怪”将积累成“大怪”。
第1怪>>诸侯葬在山巅上
任相宏眼中的“怪”,首先是这座墓葬选择的地点。一般来说,春秋时期诸侯王的墓葬,都是在都城之中,建设在平原地带,纪王崮春秋墓建在海拔577.2米的山巅上,全国绝无仅有。
古墓选在山顶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交通不便,运输困难。任相宏根据多年考古发掘研究经验分析,成殓墓主的棺椁以及为数众多的随葬品不可能是在山上制作的。如何从山下运上来是一个大难题。如今的天上王城景区四面几乎都是陡峭的山崖,古代遗留下6处山门,可以登上崮顶。只有走马门,才可以让宽大的棺木通过马车拉拽上山。2500年前的古人是不是从此上来,暂时无从得知。
据介绍,相对棺室一次制成,不排除椁室是材料上山之后,另行组装。目前,考古人员共发掘出成组马车4辆,据估测,若不被施工破坏,原有马车可能达到10辆。已发现的4辆车均有使用痕迹,很有可能是墓主人生前使用的马车。
也正是因深藏人迹罕至的荒凉崮顶,且历代史籍中未发现有记载,使它成为国内同时期考古中极为罕见的未遭盗掘的诸侯王级墓葬。
第2怪>>青铜重器不合礼制
任相宏说,崮顶春秋墓葬从出土器物以及墓室规格等方面综合考虑,“有可能是山东有春秋考古以来分量最重的”。经清理统计,在南北长28米、东西13.6米的范围内,北边箱出土以乐器为主的青铜器51件,南边箱出土以礼器为主的青铜器35件。任相宏发现,这些青铜器与1975年沂水县刘家店子莒国墓出土青铜器外形有较大差别。“怪怪的,感觉不合礼制。”任相宏说。
除了这86件青铜器,还发掘出土一种叫“斤”的青铜器,以往山东春秋墓非常少见;一件三角形的大型“戈”,据专家讲叫,这种青铜器以往在中原地区都不多见,在山东是首次发现,主要出现在我国南方等地。它为什么出现在这里?墓中还出土一件外形犹如龙头的东西,名称暂且不知。另外,还出土一件玉戈,尽管体积较小,但制作十分精美。
任相宏说,上述4件多为礼器,等级高,出土时摆在一起,它们的存在再次证明崮顶春秋墓为诸侯王或国君级别的大墓。
第3怪>>成片灰痕因何而留
在墓室西侧一道平台上,出现一片长28米、宽3.6米的草木燃烧留下的黑灰。省考古所所长郑同修非常关注灰痕下埋有什么,并大胆推测可能有殉人。
但考古队往下发掘了十几厘米发现,没有证据表明下面有殉人,也没有出土其他物件。预计下面还有20厘米,下一步会发现什么?任相宏说,这些灰痕的出现很奇怪,是古人祭祀所留,还是其他缘故?
目前,崮顶春秋墓中发现至少5具陪葬者的遗骸。郑同修介绍,陪葬和殉葬意思完全不同,前者埋葬的是墓主的亲近者。比如2005年省考古所曾发掘一座战国墓葬,经骨龄测量,竟有43名年龄在18-25岁的年轻女性为其陪葬。陪葬者有自己的棺木,甚至有随葬品。而殉人则是像殉羊、殉狗一样杀人随葬。崮顶春秋墓葬有出土殉人的可能性。
第4怪>>3处陪葬墓夹在椁室中
任相宏介绍说,从发掘情况看,崮顶春秋墓的墓室和车马坑近在咫尺,原来应是同在一座封土堆之下。而在以往考古部门发掘的春秋时期墓葬中,墓室与车马坑均分开。考古专家分析,也许是崮顶的狭长地形,使得当年修建墓葬者决定因地制宜,特别设计了这座结构“很怪”的墓葬。
郑同修还提到,崮顶春秋墓的3处陪葬墓均夹在椁室中间,这在以前未曾出现过。为何如此安排,值得探究。
除此之外,就车马坑而言,2号车上载有鼎、鬲、敦3件倒置的青铜器,以及铜矛等,也是以往春秋考古中所未见的。这3件青铜器分别是煮肉、盛肉之物,任相宏认为,它们相当于今天的“行军锅”。
任相宏表示,深埋于高山之巅的这座春秋大墓,缘何有如此多的奇怪之处,吸引考古人员去继续发掘研究,不排除与当时一些不为人知的政治事件有关。
来源:光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