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光明日报》 在中国秦汉以后两千余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郑州或为州,或为县,不曾有过耀眼辉煌。因此,在不少现代人的心目中,郑州似乎是中国历史上一座无甚谈资的小城。然而,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关于郑州地下考古大发现的新闻却接二连三,令人炫目,使人震撼。
1950年,二里岗商代遗址的赫然发现,为中国殷商文明找到了源头;
1976年,王城岗城池面纱的悄悄揭去,使人们看到了寻找夏王朝的曙光;
1978年,裴李岗文化的探得,将中国氏族社会发展史,由六千年前的仰韶时代上推二千余载;
1993年,西山古城的横空出世,让人们领略了五千年前,中国最早板筑城池的雄浑身姿;
2003年,新砦遗址内涵的廓清,引发人们对夏王朝变迁的更多遐思;
而历经了四千余年风雨,仍磅礴屹立于地面之上的古城寨城池建造年代的确认,更为人们寻求黄帝部落带来希冀……
这一次次的发现,使郑州惊艳,也让中国历史重写。
中国最古老的村落在郑州,中国最古老的城池在郑州,中国最古老的王都在郑州,中国最引人骄傲的文明标志――丝绸和瓷器的最早遗存在郑州。在评出的二十世纪中国一百项考古大发现中,郑州有四项入选;在近二十年评出的二百项全国年度考古新发现中,郑州有十一项入选;在已公布的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郑州以39处44项位居全国城市前列。
这是一方何等厚重而现代人却又十分陌生的文明沃土啊!这是一座还蕴藏着多少惊天秘密需要我们去破译解读的历史宝库啊!郑州绝不是中国历史上一座无足轻重的小州小县,她的地下埋藏着中华民族的最早文明。
郑州需要发现,郑州需要重读。
中华文明之基石
邦国时代各区域的“多元文明”,随之被王国时代夏王朝的“一体文明”所主导,“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最终在郑州完成奠基。
中华文明一万五千年前开始孕育,五千年前开始形成。
由旧石器到新石器,由游牧穴居到聚落城池,由农业形成到行业分工,由城邦国家到一统王朝,郑州是完整经历并参与创造这一进程的地区。
距今15000年前至9000年前,被称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明的种子在这一时期播下。人们开始制造陶器,磨制石器,驯养家畜,栽培稻子,这种创造力所迸发的文明之火最早在李家沟、南庄头、仙人洞、甑皮岩等地开始引燃,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面积三万平方米、出土两百多片陶片的郑州李家沟遗址在同类遗址中面积最大,出土陶片最多,是同时期遗址中地层关系最清晰、年代延续最长、内涵最丰富的遗址。其标志着人们从洞穴生活走向平原生活的历史存在具有极其重大的划时代意义。
距今9000年前―7000年前,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文明种子开始萌发,这一时期住房已经出现,聚落已经形成,新出现的玉器、彩陶和白陶,反映了先民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契刻龟甲、陶祖、骨笛的出现,表明这一时期的人们已开始初步有了精神追求和文化生活。在裴李岗、大地湾、磁山、兴隆洼、彭头山、上山、后李诸文化遗址中,发现于郑州的裴李岗文化区域分布和影响最大,发现的遗址已有一百七十多处,其中的唐户遗址面积即达三十多万平米,彰显了这一时期郑州在全国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蓬勃之势。
距今7000年前―5000年前,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的种子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迅速破土,茁壮成长。各个文化区都以自己的方式建立各具特色的文明,发展之势犹如百舸争流。这个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开始出现分工,部落成员开始分化,一些中心聚落筑起了防卫性的壕沟和城墙,到处都有战死者或非正常死亡的乱葬坑,社会开始了变革。在这些灿若星辰的文化遗墟中,三门峡西坡的庞大墓葬、甘肃秦安的原始殿堂、西安姜寨的向心式聚落布局、浙江河姆渡的雕刻艺术等标志了那个时代社会发展的最新成就,而被称为中华第一城的郑州西山古城、被称为中国最早天象记录的郑州大河村天文绘图、被称为中国最早丝织品实物的郑州青台丝织品遗存等则是这些成就中引人瞩目的亮色,标志了郑州人不同凡响的开创性贡献。
距今5000年前后,新石器时代进入末期,氏族社会发展到了顶峰,原始的刻文、初级的国家组织形态、金属冶铸等元素的出现,特别是各地城池的构筑,表明文明已经悄然到来,中国开启城邦国家时代。东北红山文明的庞大神庙、雄伟祭坛将氏族社会的庙堂大典推向顶峰。江浙良渚文明的恢弘城池、精美玉雕谱就了邦国时代无与伦比的绝唱。然而,这些在不同土壤和环境中萌生、成长的文明由于发展模式不同,导致了不平衡的发生。在血与火的较量中,一些部落城邦迅速强大,一些部落氏族瞬间衰亡,演绎了一幕幕群雄并起、英豪悲歌的大戏。考古发现表明,约在距今4500百年以后,孕育了近万年的多方文明元素开始汇聚、碰撞、蝶变,积蓄着向大一统文明迈进。在这一关键时期,良渚文明消失了,红山文明不见了,而中原地区的华夏文明在融会各地文明后涅再生,强势发展,迅速将自己的文明推向高峰并强烈辐射外邦。终于,公元前21世纪前后,生活在郑州地区的夏部落凭借先进的文化、雄厚的实力和优越的区位在众多邦国中脱颖而出,成为“邦国共主”。以夏部落统治中原并控御周边地区为标志,邦国时代退场了,王国时代开始了,邦国时代各区域的“多元文明”也随之被王国时代夏王朝的“一体文明”所主导,“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最终在郑州完成奠基。
王国文明作为跨越广袤地域的文化核心,使中华文明的文化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随后中华大一统国家政权的基石.
开国立都之源头
二千年王国时代开创了中华文明,而郑州在这一时期二度为夏、商王朝担当开国立都之重任,使其成为中国古都群中殊荣独享之创世王都。
中国大一统国家历史自夏禹开创,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十一个大的历史时期,绵绵四千余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古国,而这一伟大发展历程的开端是从郑州起步的。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在郑州诞生,拉开了中国国家文明时代的帷幕。公元前17世纪,商王朝在郑州建国立都,将中国青铜文明推向高峰。两周战国,管、虢、郐、郑、韩等先后建都郑州,逐鹿天下。在中国国家文明史的前两千年历程中郑州七次为都,时逾千载,书写了中国国家和都城发展史的开篇之章。
文献记载的缺失使人们曾经认为夏王朝只是传说,20世纪初叶,甲骨文的破译和近代考古学的引进为历史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先是安阳殷商遗存及其年代的确定,后又有早于安阳殷墟时代郑州商城的发现,随之又有洛阳二里头遗址、郑州王城岗遗址、郑州新砦遗址、郑州花地嘴遗址、郑州大师姑遗址、襄汾陶寺遗址等一系列更早遗迹的面世。这些大发现助推人们对夏王朝的研究出现新突破,夏王朝不仅真实存在,而且无比辉煌。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历经多年研究认定,夏王朝存在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王城岗遗址(公元前21世纪前后)、新砦遗址(公元前19世纪前后)、二里头遗址(公元前18世纪前后)是这一年代框架内具有都城规模的夏代早、中、晚遗址。六十年的追寻,传说中的夏王朝有了模糊的身影,夏王朝从郑州王城岗立都建国,开创中国发展之始。在郑州新砦成长强盛,谱写中华文明发展融合新篇章,在洛阳二里头走完辉煌之路,孕育华夏变革再迈新征程。
公元前17世纪,商汤起兵推翻夏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将中国青铜文明推向高峰。在对已发现的商代遗址长时期研讨后,学术界确认,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是商王朝早期遗存代表,郑州小双桥遗址、安阳洹北商城是商王朝中期遗存代表,安阳殷墟为商王朝晚期遗存代表。在这五处遗存中,郑州商城是规模最为庞大的遗址,拥有外城、内城、宫城三重城格局。城内出土数以万件商代文物,青铜重器雄浑,金饰宝玉璀璨,牙雕骨珍天工,青瓷灰陶拙巧,甲骨朱书旷世,兵刃利器精锐,无不使人慨叹肃然,反映了新生商王朝蓬勃向上的生机和独霸天下的威仪。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经过多方面、多学科综合研究后认为,郑州商城为3600年前商王朝灭夏之后商汤所建立的第一个国都――亳。
公元前11世纪,以天子独尊、封邦建国宗法统治为基础的周王朝诞生,天下被分为数百个诸侯国。管国、郐国、虢国、郑国、韩国等先后在郑州立都建国,这些诸侯国都非等闲之辈,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演绎了让后人难以忘怀的大戏。管国受旨于监理殷商遗族之职却书写了让新生周王朝颇感震撼的反叛传奇;虢、郐作为王族近亲,则演绎了骄横逞强惹兄弟侧目、被亲朋所灭的悲剧故事;郑国在春秋初年铸刑鼎、兴商贸,成为“小五霸”之一;韩国凭借天时地利,以“战国七雄”的英姿驰骋中原,助推天下九九归一。
二千年王国时代开创了中华文明,而郑州在这一时期二度为夏、商王朝担当开国立都之重任,使其成为中国古都群中殊荣独享之创世王都。
城市发展之滥觞
郑州古城寨古城,是中国4000年以前古城群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城池,体现出很高的筑墙技术,为同期其他城址所不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构筑城池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板筑夯城――西山古城5300年前即在郑州诞生。自那时起到秦汉,郑州先后出现40余座古城,是这一时期全国古城数量最多的地区。这些城池开创了中国城市规划布局和建设的先河,演绎了中国早期城市发展变化的完整历程。
建于5300年前的郑州西山古城由大型环壕和城墙组成,环壕为人工所挖,城墙用板筑法夯打而成。城内发现附设有“影壁式”防御系统的城门二座及大量建筑基址、墓葬等。西山古城建筑方法、形制结构,显示了巨大的进步和创造力,开启了中国城垣建筑规制的先河,对于探讨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和华夏文明核心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历经4000多年风雨,城墙仍磅礴屹立于田野之中的郑州古城寨古城,是中国4000年以前古城群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城池,每段城墙的板筑方法、夯痕非常一致,每层板筑墙的高度和宽度都很接近,体现出很高的筑墙技术,为同期其他城址所不及。尤其重要的是,城中央发现的大型廊庑式宫殿基址,成为中国延续数千年连绵不断城池建筑布局的“母体”,在我国筑城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夏代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第一个王朝,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崭新时期,这一阶段中国的城市建设,历经2000年的初创开始进入形制奠定,城池由圆演变为方,中央建筑的布局开始形成,城市道路、城市上下水管网都有了基本规划和规模,目前发现夏王朝时期的城池有十余座,郑州占据四座,表明夏王朝时期郑州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集中地和城市文明主要体现区。特别是郑州新砦城址面积达一百万平米,城内的一处建筑基础长达百米,显示了夏代城市建设的恢弘气度。
商王朝是中国青铜文明的高峰,王国社会文明进入更高阶段,城市文明逐渐形成。商代城市规模之大、功能之全、内涵之丰富前所未见。遗址面积达二十五平方公里的郑州二里岗商城是世界范围内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池之一。都城外,傍湖依水,彰显生态宜居之理念。都城内,宫殿、作坊、祭祀等功能区布局井然,开创城市建制之先河。遗址中出土的昆仑宝玉、东海鲸骨、南海龟贝、江南锡金,特别是出土的众多贝币,反映出繁荣昌盛的经济社会发展景象。郑州二里岗商城是中国3000年以前城市文明发展的最高成就,自建成起,便为郑州人代代承袭沿用,历经3600余载城址不移,人脉不息,至今仍为繁华大邑,是世界城市群中年龄最长的城市。
进入周王朝,王国时代已开始走向没落,以城市为依托的诸侯国发展使城市建设呈现新的特点,城市在诸侯们的主导下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规模更加恢弘。郑州地区在这一时期构筑的城池多达十余座,特别是郑国和韩国的都城,至今还有19公里长的城墙保存完好,其布局更加科学,设施更加完善,史籍所记载的郑韩盛大的商业交易更成为这个时代城市文明的绝唱。
古代建筑之集成
在一个744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能够向人类展示绵延8000年的建筑作品,而不只是某个时期,这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当属唯一。
原始社会的新旧石器时期,是中国建筑的萌芽时期,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和浅穴居,逐步又发展为地面的房屋,形成聚落,进而又营造护卫聚落的城池。距今8000年前,郑州人已稔熟地穴式房屋的建造,唐户遗址发现63座房址,其中有三开间的“豪宅”。距今6000年左右,大河村遗址民居所使用的“木骨整塑”建筑法不仅使房屋冬暖夏凉,而且坚固异常,至今还有一米多高的墙体矗立在地面,为全国同时期所仅存。当部落发展进入争战时期以后,郑州人筑造了中国北方最早城池――西山古城。特别是古城寨廊庑式宫殿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建筑正在以自己的风格独立于世。
夏商周三代,中国建筑进入奠基发展时期。庞大的城池,宏伟的宫殿,壮丽的木构,建筑形式和技术日臻成熟。这一时期,郑州人建造了规模庞大的夏、商王朝都城,夯筑了小双桥高达十米的巨大宫殿基础,烧制了原始的板瓦,铸造了精美的青铜建筑构件,设计建造了奇特的瓮城,熟练运用了排叉柱营造技术,在许多方面引领建筑潮头,开创营造先河,树起了中国建筑史上的第一座丰碑。
从战国至两汉,在三代建筑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基本形成。这一时期郑州不仅保留了大量城池,还有墓葬、石阙等汉代建筑精品。打虎亭汉墓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墓室布满浅浮雕画像石和浓墨重彩的壁画,反映了汉代精湛的建筑技术。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不仅均为汉代保存完好的双阙,而且还是汉代石阙中的公共礼制建筑,体现了汉代社会的礼制和建筑理念。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时代,工匠们在中国原有建筑技艺的基础上,吸收外来影响,创造了中国建筑新辉煌。郑州巩义石窟寺向以窟小精华多著名,造像端庄恬静,飞天形态飘逸,莲花藻井绚丽精美,伎乐队列生动完备,尤其是18幅帝后礼佛图,场面浩大,雕饰细腻,为全国现存石窟中所独有。郑州登封嵩岳寺砖塔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砖塔,这座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的密檐式砖塔,历经1500年风霜雨雪、地震雷电,至今仍完美的屹立于嵩山之麓。作为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佛塔和世界上最早的筒体结构建筑,见证了中国建筑艺术与西域建筑艺术的交流,代表了东亚地区同类建筑的初创与典范。
隋唐时期开始进入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强盛的国力和开放的对外交流,使这一时期的建筑造型达到了新的艺术和技术水平,其风格既倔强粗壮,又柔和精美,不仅显示隋唐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的高峰,也证明中国封建社会的建筑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了。郑州现存唐塔十五座之多,唐塔中仿木构之砖塔、单层多檐塔、单层亭子塔诸类型均能在郑州找到实例,这在全国当属无二。仿木构八角形净藏禅师塔,密檐式法王寺塔,雕工精湛、纹饰华丽的法如禅师塔和同光禅师塔等均为唐塔建造艺术的精典。郑州保存的唐代天文观测建筑――测景台,仿西周周公测量日影、验证时令的“无影台”而建,僧一行、南宫说等著名天文历法大家都曾以此进行过天文观测活动。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观测建筑。
五代宋金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经济社会的极大繁荣,也使建筑的艺术形象趋于典雅优美。郑州这一时期地处京畿,成为全国宋代建筑最丰富的地区。少林寺初祖庵大殿,是《营造法式》颁布之后建造并保存下来的建筑实物,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标志意义。其典雅的建筑风格,尤其是殿身石檐柱表面浅浮雕精美的卷草、莲荷、人物、飞禽、伎乐等,殿内龛柱上鼓浮雕握杵执鞭的武士、游龙、游凤、飞天等,殿墙石护角雕刻的人物、卷草、麒麟、狮子等,使它成为北宋木构建筑之精品。由七帝八陵及数千座王公大臣墓组成的北宋皇陵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陵墓群之一,其规制严整的陵园布局、构筑讲究的仿木构砖石地下宫殿、大气洗练的石刻神道群像是北宋建筑的完美写照。此外,三十余座宋塔和大量经幢碑刻也深刻地展现了宋代的建筑艺术。
郑州所遗存的最重要元代建筑是登封观星台,这座由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主持建于元代至元年间的天文建筑,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之一,标志了中国天文学的卓越成就。
明清以降,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官式建筑已完全程式化、定型化,装饰琐碎繁缛。民间建筑类型质量则有新的创造,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建筑的最后一个高峰。郑州地区保存的明清建筑类型众多,蔚然大观。中岳庙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官式建筑群,宏丽庄严,有“小故宫”之称。“禅宗祖庭”少林寺是明清佛寺建筑的代表,寺内塔、坊、门、亭、楼阁、殿堂等建筑齐全,展现了河南地方建筑流派的风采。建在北宋原址上的嵩阳书院,是中国明清书院建筑格局的代表,院内周柏唐碑,彰显书院不同凡响的“底气”。
悠悠上下8000年,郑州人以自己的卓越创造在每个时期都留下了独具风采的作品,为中国建筑史留下了一座独一无二的建筑实例博物院。其价值和意义――在一个744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能够向人类展示绵延8000年的建筑作品,而不只是某个时期,这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当属唯一。
来源:《光明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