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49|回復: 0

[古代科技] 《王祯农书》中的“曾氏农书”试探(6)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2-1-3 00: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科技日报
一般都认为,《王祯农书》中的“农书”,系指《陈昱┦椤罚但从上面的比照中可以看出,从内容到篇名完全与现存《陈昱┦椤废嗤的只有一处,内容与现存《陈昱┦椤废嗤的虽然有六处,但或者不具篇名,或者篇名与现存《陈昱┦椤凡煌,且篇名和内容比现存《陈昱┦椤犯有合体例。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有二处虽然与现存《陈昱┦椤纺谌菹嗨疲但却明确地提到出自“曾氏农书”,且其中一篇名为“耘稻篇”,而不是现存《陈昱┦椤分械摹稗对胖宜篇”。由此也可以进一步推论,出现在《王祯农书》之中的,内容虽与现存《陈昱┦椤废嗤,但不具篇名,或篇名与现存《陈昱┦椤凡煌的农书,也可能是“曾氏农书”,至于那些不见于现存《陈昱┦椤泛推渌农书的内容,出自“曾氏农书”的可能性更大。

    缪启愉在校注《王祯农书》时注意到这种内容相同而篇名不同的现象,但同时也注意到,与现存《陈昱┦椤ま对胖宜篇》内容相同的《耘稻篇》题为《曾氏农书》,因此,提出这样的疑惑,“是曾氏承袭陈书而有意改篇名,还是王祯改篇名而误题‘曾氏’?”但考虑到曾书和陈书的成书先后,我们更倾向于王毓瑚的疑问,“如果不是王书原来把‘陈’字误为‘曾’字的话,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陈氏农书是有因袭本书的地方的。”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是否王书将陈氏错成了曾氏?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比较小。

    首先,“陈”、“曾”二字没有共同之处,出错的可能性很小。且两处出现“曾氏”,而并没有提到“陈氏”。

    其次,“祈报篇”在《陈昱┦椤分杏胁恍之处。《陈昱┦椤肪砩衔“十二宜”,这十二宜组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其后又加上了“祈报篇”和“善其根苗篇”二篇,显然有续貂之嫌,尽管书中声称“十有二宜或有未曲尽事情者,今再叙论数篇于后,庶纤悉毕备,而无遗阙以乏常用尔。”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数篇(实际上只有2篇)是陈辏或某个编者后加进去的,而且篇名也不太合乎规范。

    再 次,有迹象表明,《曾氏农书》中有“祈报”的内容,“祈报篇”中讲到有关对于耕牛的祈报,进而引出牛耕起源的话题,后来他的侄孙曾之谨在《农器谱》中也重点谈到牛犁的问题,[18]他们的观点是“古者未有耕牛,故祭有阙典,至春秋之间,始教牛耕”。宋人周必大为曾氏《农器谱》题辞,“因演其说”,重点谈到有关牛耕的起源问题,他认为牛耕起源于春秋之间,这与“祈报篇”的观点是一致的。我们认为,这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而这个题就是《曾氏农书》中的内容。

    无独有偶,清嘉庆十八年《珠里小志・风俗》也提到“曾氏农书”,而非“陈氏农书”,其文曰:

    按曾氏《农书》芸稻篇,芸有足芸、手芸。手芸谓之‘芸爪’,不问草之有无,必遍以手排漉,务令稻根之傍液液然而后已。芸稻之法,与吾里相似,足芸则无之。

    这段文字,与上引《王祯农书》相近,也可能另有所本。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了足芸,这正是《禾谱》作者曾安止家乡江西自古以来就沿用的一种耘稻方法,东晋诗人陶渊明最先提到这种耘田法,“或植杖而耘耔”,到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中也提到这种方法,称为“耔”,俗名“挞禾”,至今江西稻农仍然用的是这种方法,有理由相信,上述内容可能是出自曾安止的《禾谱》。如此看来,《王祯农书》中的“曾氏农书”,并非“陈氏农书”之误。

    如果这个推论不误的话,曾氏《农书》加上现存的部分佚文,就应该包括:稻名篇、稻品篇、种植篇、耘稻篇、粪壤篇、祈报篇等。但这只是相当于《禾谱》的部分内容,王书中引用最多的是曾氏农书中的《农器谱》。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