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63|回復: 0

[汉语教育] 文言实词的单音性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0-10-14 10: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外研社汉语网
古代汉语中,从词的语言形式来分,有的词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也就是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这叫做单音词。有的词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也就是两个字是一个词,这叫做双音词。单音词要比双音词数量多,单音词占优势是古代汉语的特点。从单音词向双音词的过渡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词变多词的分化过程。这样不断发展,双音词越来越多,逐渐取代了单音词的优势地位。

  白话和文言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表现在词义上,有些词的古义一直沿用下来。基本词汇所代表的大多是跟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如经常接触的自然现象、时令、数目、常用工具等等。这类词对阅读文言文不会有妨碍,理解和掌握也不会有困难。另外有一小部分词语,文言文里虽常用,但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白话已经不用。这部分词,虽然我们比较生疏,但通过查字典就可明了,不会造成望文生义、曲解文意的错误,所以关系不大。

  可是,词义没有发生变化以及不再使用的词在汉语中所占比例很小,大多数文言词汇的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要想读懂文言文,必须掌握大量古今异义的文言词汇。同时掌握文言实词古今词义的变化规律。文言实词古今词义的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名称说法的改变。

  由于文言词义的古今差异主要是在由古代汉语单音词向现代汉语双音词的演变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想要把握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必须要注意在古汉语词汇中单音词占优势这一特点,要能够区别文言单音词和复音词。

一、文言实词的单音性
  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白话文以双音词居多,了解了单音词在古汉语词汇中占优势这一特点,我们在阅读古文时,就要注意不要把两个单音词连用当成后代的一个双音词去理解。这是在词汇方面的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由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的三种情况
  将文言的单音词和白话的双音词对照,以了解语言的演变情况。由单音词发展为双音词,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原来的单音词后面或前面加一个辅助成分(亦称后缀、前缀)。加后缀的如:担――担子,骨――骨头。加前缀的如:师――老师,姨――阿姨。第二种是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如:剩――剩余,假――假装,习――学习,复――恢复。第三种是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如:悟――明白,寐――睡觉。

【文段阅读】
  东安一士人善①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②悬于壁。旦③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④。黎明物色⑤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⑥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皆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 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
①善:精通,擅长。 ②漫:漫不经心,随便。 ③旦:早晨。④怪:认为奇怪,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⑤物色:察看。⑥逮:等到,及。

【译文】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作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非常逼真的。

(二)区别文言及白话双音词
  文言以单音词为主。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词,在白话中变成一个双音词,初学文言的人往往用白话的词义去解释,结果就歪曲了原意。所以,在阅读时不要把文言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白话的一个双音词。例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林嗣环《口技》)的“中间”,是两个词,“中”是其中的意思,“间”是夹杂的意思,如果误当口语中方位词“中间”来理解,就误解了文意。又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妻子”,是两个词,“妻”指妻子,“子”指儿女,不是白话中的“妻子”。

【文段阅读】
  魏征状貌不逾①中人②,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③,每犯颜苦谏;或④ 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⑤威。尝谒告⑥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⑦不行⑧,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⑨耳。”上尝得佳鹞,自臂⑩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资治通鉴・ 唐纪・ 太宗贞观二年》

【注释】
①逾:超过。②中人:这里指普通人,与现代汉语中指的“中间人”不同。③人主意:“人主”是指皇帝,“意”是意愿、想法。④ 或: 有时。终。⑧ 不行: 臂架着。在这里 ⑤ 霁: 停息。指没有成行。 ⑥ 谒告: 请假。⑨ 辍: 停止。 ⑦ 竟: 最⑩ 臂: 用手

【译文】
  魏征的容貌样子在普通人中并不出众,却很有胆量谋略,擅长让皇帝回心转意,经常不顾冒犯皇帝的尊严极力苦苦进谏;有时赶上皇帝非常愤怒,而魏征的神态面色却一点儿也不改变,皇上也往往因此平息了怒气。魏征曾经请假回家上坟,回到朝廷后对皇上说:“有人说陛下您想要驾临南山,外面都已整理好行装了,可最后却没有出发,为什么呢?”皇帝笑着说:“一开始确实有要去南山的这个想法,可是怕你责怪,所以就放弃了。”皇帝曾经得到一只上好的雀鹰,用手臂架着它,望见魏征进来,就把雀鹰藏在怀中。魏征奏事很久没有停止,最后雀鹰死在了皇帝怀中。

(三)掌握常见的文言双音词
  古汉语中单音词占优势,但是这并不排斥古代存在着复音词。古代汉语的复音词,绝大多数是双音词。不要把双音词拆成单音词来理解。文言中的双音词,其构成情况大致如下。单纯的双音词:①联绵词,如:参差、惆怅、仿佛、辗转(以上双声关系),须臾、徜徉、窈窕、仓皇(以上叠韵关系)等;②音译词,如:单于、可汗、葡萄、琵琶等;③叠音词,如:奄奄、翩翩、霏霏、区区等。这些词虽然由两个字组成,词义却是由这两个字合在一起来表示,所以不可拆开来解释。

【文段阅读】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①,陵降,不敢求②武。久之,单于③使陵至海上④,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⑤, 故使陵来说⑥足下⑦,虚心欲相待⑧。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⑨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汉书・ 苏建传附子武传》

【注释】
①明年:第二年。 ②求:拜访,求访。 ③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 ④海上:苏武牧羊地北海。 ⑤厚:交情深。 ⑥说:说服,劝说。 ⑦足下:对人的敬称。 ⑧相待:即“待相”,对待你。 ⑨亡:通“无”。

【译文】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做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拜访苏武。时间已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虔诚地对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汉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
合成的双音词:①联合式,如:婚姻、宾客、旌旗、社稷等;②偏正式,如:天子、布衣、足下、太息等;③前缀后缀式,如:阿母、森然、率尔等。这些词中的第一类词,虽可勉强分开解释,但意义已结合得很紧,有的词已由两个字的含义合并而产生新义,如“社稷”,所以不宜拆开来解释;第二、三类更不能拆开,拆开意思就变了。
【文段阅读】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①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②,召置门下③,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④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⑤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⑥。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⑦,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⑧。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
①属书:连缀文字,即写文章。②秀才:优秀人才,汉代向朝廷官府推荐的人才中的一种。③置门下:安排在自己的门庭之下,即作自己的下属。④治平:治理、安定。⑤常:通“尝”,曾经。⑥博士:官职名。⑦诏令议下:皇帝有令,让臣下议论某事。⑧各如其意所欲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译文】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召他到自己的手下任职,特别器重他。孝文皇帝即位之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而且旧时和李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吴廷尉就向孝文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精通诸子百家的理论。孝文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同僚中年纪最轻。每次皇帝下令让臣子们讨论问题,各位老先生都无法应对回话,而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这些老先生这才都认为贾生很有才能,自己比不上他。

(四)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
  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在词中起陪衬作用。偏义复词的出现,往往跟上下文的偶数音节有关,是调节音节的一种手段。如:“便可白公姥”(《孔雀东南飞》)中的“公姥”,偏指“姥”;“昼夜勤作息”,偏指“作”; “冀缓急或可救助”(梁启超《谭嗣同》)中的“缓急”,偏指“急”。偏义复词意义偏在哪个语素上,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确定。意义相对、相反或相关的词并列在一起,有时偏义,有时不偏义,也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确定。

【文段阅读】
  (聂政)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所以不许①仲子者,徒以亲② 在。今亲不幸,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傀。傀又韩君之季父③也,宗族盛,兵卫设,臣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具④车骑壮士,以为羽翼⑤。”政曰:“韩与卫,中间⑥不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⑦, 生得失则语泄,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也,岂不殆⑧哉!”遂谢⑨车骑人徒,辞,独行仗剑至韩。
《战国策・ 韩策二》

【注释】
①不许:不答应。 ②亲:这里指母亲。 ③季父:叔父。 ④益具:多准备。 ⑤ 羽翼:随从,助手。 ⑥ 间:间隔,相距。 ⑦ 得失: 偏义复词, 这里偏指“ 失”, 意为“ 差错”。⑧殆: 危险。 ⑨谢: 推辞。

【译文】
  于是聂政往西到了濮阳,见到严仲子时说:“以前之所以没有答应您,只是因为母亲还在,如今老母亲不幸谢世。请问您想报仇的人是谁?”严仲子将情况一一地告诉聂政:“我的仇人是韩国国相韩傀,他又是韩哀侯的叔父。家族很大,守卫设置严密,我曾派人刺杀他,始终没能成功。如今承蒙您不嫌弃我,应允下来,让我为您多准备些车马和壮士作为您的助手。”聂政说:“韩国和卫国相隔不远,如今去刺杀韩国的相国,他又是韩侯至亲,这种情况下势必不能多带人去。人多了不能不出差错,出了差错就难免会泄露机密,泄露了机密就会使韩国上下与您为敌,那岂不是太危险了吗?”于是聂政谢绝了车马和随从,辞别了严仲子,只身一人带着宝剑到了韩国。

  偏义复词中的两个语素,大多数是意义相对或相反的,也有少数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相近。

【文段阅读】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①,窃其桃李,众闻则非②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③也。至攘④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⑤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⑥人也,⑦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⑧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墨子・ 非攻》

【注释】
①园圃: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与“桃李”对应,此处应偏指“园”。②非:谴责,批评。③亏人自利:使别人吃亏,有利于自己,即损人利己。④攘:偷。⑤苟:如果。⑥辜:罪。⑦ (tuT):夺。⑧誉:称赞。


【译文】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杀无辜的人,夺走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