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98|回復: 0

[古代科技]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与气候变迁(4)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1-12-16 00: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光明网理论
 (一)内蒙古中、东部


    考古研究成果表明,位于内蒙古中部的老虎山文化在形成后即向东、向南扩展,并在向南扩展的过程中,经过几个不同阶段而发展成朱开沟文化。换句话说,朱开沟文化是老虎山文化的嫡系后裔。朱开沟文化阶段,中国北方的气候由湿暖转向干冷;与之相伴随,遗址所代表文化类型的经济形态也从以原始农业为主向半农半牧业过渡。
    朱开沟遗址位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纳林塔乡朱开沟村,其文化遗存共分五段。表二归纳了这五段文化遗存的所属年代,以及环境、文化和经济特征,从中可以看出朱开沟文化时期,伴随着气候变化的是人类经济生活由农耕、狩猎、采集转向半农半牧乃至于畜牧业占重要地位的渐进过程。
    植被类型是环境特征的标志性指示物。朱开沟遗址的不同文化阶段,木本植物与蒿科、藜科等草本植物花粉比例的变化,显示出遗址所在地区环境的基本面貌和变化特征。蒿科、藜科均属于半干旱、干旱气候条件下的草本植物,对旱生环境有较明显的指示作用。在朱开沟文化的五个阶段中,木本植物中针、阔叶树种花粉的比例,以及草本植物蒿科、藜科花粉的比例变化,反映出气候存在冷暖、干湿波动的特征。在朱开沟遗址第一段文化中,蒿科、藜科植物花粉的比例仅占50%;以后随着时间推移,这类植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由50%增至70%,至第五段已达到93%,占据了绝对优势。由于蒿科、藜科植物的旱生属性,这类植物比例增加反映了环境逐渐向干旱方向发展的变化特征。
    早期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十分密切,因此随着环境发生变化,人类的活动方式及生存手段也会出现相应变化。朱开沟遗址第一段文化的生产工具中既包含农业生产工具,也有用于狩猎的工具,表明人们此时不但从事原始农业种植,同时也将狩猎作为辅佐农耕的重要谋生手段。此外,遗址中出土动物骨骼的特征,还显示了当时可能已存在动物放养业。由表二对照分析,我们发现从遗址文化堆积的第一段到第五段,随着气候干旱及寒冷程度逐渐增加,动物骨骼中羊、牛两类与猪之间的比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猪、羊、牛虽然都属于人类驯化、饲养的动物,但由于生理特征和习性存在差异,一般认为饲养猪与农业生产相适应,而羊与牛的饲养则成为畜牧业的象征。朱开沟遗址五个文化阶段中猪、羊、牛比例的变化,显示的正是农业与畜牧业互为消长的过程。第一阶段猪所占比例超过羊、牛的总和,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占有突出地位;此后各段中,随着气候转干、转冷,农作物渐渐失去了生存条件,而牛、羊等牲畜对环境变化却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其比例不断超过猪。《朱开沟――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发掘报告》一书的研究指出,当该遗址的文化发展到第五段时,不但房址、墓葬数量明显减少且分散,而且已经出现了大量青铜工具,这些工具与后来在内蒙古其他地区发现的铜器一样带有游牧经济的文化特征。面对气候变化,人们自然而然地将生存的依托转向畜牧业,并在越来越多依靠畜牧业的同时,不断积累驯养经验,从牛、羊的畜养到马的驯化,进而使驯养牲畜变得更加成熟、独立。
    表二 朱开沟遗址各阶段的年代及环境、文化和经济特征对照表(注: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鄂尔多斯博物馆:《朱开沟――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发掘报告》第278~295页,文物出版社,2000年。)                                                                                                  动物骨骼中猪、
文化阶段   年代                 环境特征                              出土生产工具
                                                                                                 羊、牛的比率
        相当于龙山 木本植物花粉很少,主要为草本植物花粉,
第一段                                                    石刀、斧、磨棒、磨石,骨镞、凿、针     1∶0.45∶0.36
        文化早期   其中蒿科、藜科花粉占全部花粉的50%
        相当于龙山 木本植物花粉中出现了少量胡桃和漆树等   石斧、凿、刀、镰、铲、杵、纺轮、砍砸
第二段             阔叶树种;草本植物中蒿科、藜科花粉增   器、矛形器、镞,角锄,骨刀、镞、匕、针 1∶1.29∶0.33
        文化晚期
                   多,约占全部花粉的70%以上             管、针,陶垫
        相当于夏代 属草本植物的蒿科、藜科花粉继续增多,约 生产工具中石器、骨器、陶器的特征
第三段                                                    与前段相差不大,但出现了铜器,而       1∶1∶0.27
        早期       占全部花粉的90%以上。
                                                          且石器中细石器的比重略有增加
        相当于夏代 木本植物花粉中出现了耐寒的云杉、桦、榆 生产工具的数量、种类、制法等与前
第四段                                                    段无明显区别,骨镞、纺轮的数量较       1∶1.15∶1.15
        晚期       等树种,以松、桦类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前段增加,铜器仍为小件工具
                                                          石器中除细石器以及斧、刀,其他种
        相当于商代 木本植物以松、杉类针叶林为主,草本植物 类都有所减少;骨镞的数量明显增
第五段  二里冈文化 中蒿科、藜科花粉约占全部花粉的93%     加;铜器中除小件工具外,出现了短       1∶1∶1
        阶段                                              剑、戈、刀、镞、鍪、护牌、项饰等大型
                                                          工具、兵器和装饰品

     朱开沟文化中农业向牧业的阶段性转化是在气候变迁的宏观因素诱发下形成的,这一诱发因素所涉及的地区虽然范围很广,但反映最敏感的当数农牧交错带。随着气候变迁,不仅朱开沟文化所在地(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境内)不适宜发展原始农业,其以南、以东地区的原始农业也同样受到气候制约。与朱开沟文化有着直接传承关系的李家崖文化以及花边鬲的东向传播,证实的正是在气候变迁的诱因下,含有半农半牧经济成份的文化类型的空间扩展过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