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环球科技报 栽培稻的发明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问题,是世界性的重大学术课题,有多种观点。关于栽培稻的发明。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有栽培稻的野生祖先种――普通野生稻;二是要有适合栽培稻生长发育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三是该地要有以栽培稻为主要食品并具有将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的能力的古人类以及相应的稻作农业工具。具体地说,该地区必须有被考古学证明为在文化上具有承袭关系的从石器时代到现代的各个时期的人类遗址和其他遗物,以表明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类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迁徙,而保持其发展上的连续性。野生稻的存在,是发明水稻栽培最主要的物质条件,只有在野生稻分布的地区,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才成为可能。根据农业科研部门的调查,红水河流域是野生稻特别是普通野生稻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18)红水河流域地处北回归线两旁地区,属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22℃,年降雨量在1250―1750毫米之间,约为全国年平均降雨量的1倍,长夏无冬,春秋相连,热量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繁殖。如前文所述,红水河流域有从文化上具有承袭关系的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晚期并直到现代的各个时期的人类遗址和其他遗物,说明这一地区的人类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迁徙而保持了其发展上的连续性。此外,红水河流域居民历来以稻米为主食,玉米是明清之际才传人这一地区的,粟(小米)等其他作物从来没有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由此可以说明,红水河流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麽经布洛陀》中传递的关于原始社会红水河地区居民采集野生稻谷种子并将它们培育成栽培稻,从而发展稻作农业的信息,从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和遗传学等材料分析,其可能性是存在的,它印证了红水河流域乃至整个珠江流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壮侗语民族,是创造了稻作农业的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造田地,造犁,造牛耕田
《布洛陀造方唱本》中还叙述了布洛陀教人们造田地的情况:
天下这么多人,/有人住在红红的天角./有人住在紫云边。/有高处低处,/低处才有水,/鸭鹅水中游。/造田就成田,/造水车咸水车。/四月天下雨,/水车转动水进田。/水车架在山脚边。/水不过高处,/丢山留受旱。/住在高处的人们,/没有东西来养伞,/去问布洛陀,/去问姆渌甲。/布洛陀就说,/姆渌甲就讲,/子民莫用愁,/不沤气操心,/你们用柴刀去砍,/你们用锄头去挖,/你们用脚犁去翻,/你们用长刀去割,/你们用锄头去铲/把泥土搞溶,/要谷种去播。/干处就播撒,/三百种旱谷;/低处就播放,/四百种稻谷。/
《麽经布洛陀》中还叙述了布洛陀为了造田耕地,教人们用长石来犁田,要山石来犁地,但人拉犁一身疼痛,于是又造了黄牛水牛,造了翘犁、九齿耙,用牛来耕田耕地。如《麽帜魂[米+厚]一科》(19)中讲到:
前世无水牛,/要长石来犁田,/要山上的石头来犁地/王晚上浑身疼痛(20),/王常有病在身。/
于是,王按照布洛陀的指点,开始造水牛黄牛。
造水牛在河边,/两角朝向后;/造黄牛在塘边,/两角朝向前。……/要红泥做肉,/要蜂窝做肚,/真青藤做肠子,/要鹅卵石做肝,/要苏木做血(21),/要龙眼果核做眼睛,/要树桠做肋骨,/要栈木做角,/要芦苇做尾巴。/造黄牛在泥塘边,/造水牛在山谷。/壅水牛在乎地,/王过七早去探,/王九早去瞧,/成四蹄挣扎,/成四腿弯曲。/十个拉不走,/九个拉不起。/去问祖公布洛陀,/去问姆渌甲。/布洛陀就讲,/姆渌甲就说,/拿青麻来搓成绳,/竹筒钻在前,/麻绳穿在后,/一人也能拉得动,/一人也能牵得走。……/前代人聪明,/有人会造犁,/有人会造耙,/会造翘口的犁头,/会造九齿耙。/要牛去开螗,/王就得吃鱼;/要牛去犁田,/王得吃稻米饭;/要去迎娶媳妇,/就种田种地。/在上方的田播秧,/下方作大田。/要糯谷去播,/要粳谷去撒。/四月拿去种,/九月收回家,/十月谷进仓。/小伙吃了脸就白,/姑娘吃了脸红润。/
这里涉及用石头来犁田犁地和造牛来拉犁拉耙这两个史前社会农业发展史上的重大问题,虽是神话传说,但与广西的考古发现相吻合,对考古发现有印证作用。在迄今所知道的神话传说中,这是第一例有关用石头来犁田犁地的神话传说,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化学意义。
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扶绥县境内金光农场同正分场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到石犁一件,用砂岩制成,犁嘴锐圆,两边略呈弧形,犁面光平,后部为凹弧形,残长10厘米,宽13厘米,厚4.5厘米。共同出土的除大量石铲外,还有石锄、石斧、石锛、石凿、穿孔石器、石祖等(20)。1978年又在今钦州市独料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掘出石犁2件,器身略呈扁平三角形,平顶,犁口打制成尖状,长13厘米,顶宽14.4厘米,厚4.2厘米。(21)1979年在隆安县大龙潭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除发现大量石铲外,还发掘出14件类似大石铲但与大石铲又有区别的石器半成品,石质坚硬厚重。有的无柄,少数腰弯如镰形。这些石器为交互打击而成,疤痕极不规则,第二步加工仅限于石器边缘,都不经过磨制,器的一面修理较为平整,有的一面稍为隆起,似有意制造,有学者认为这些可能是石犁。以上3处均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经碳―14年代测定,同正分场和大龙潭遗址为距今6500多年,钦州独料遗址为距今4500多年。前者为我国出土的最早石犁之一。从红水河流域也有大石铲出土的情况看,这一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也出现了石犁,《麽经布洛陀》中所说的石犁,正是这一时期使用石犁的真实反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