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36|回復: 0

[古代科技] 小麦和水稻如何决定中国历史的走向?(二)

[複製鏈接]
沙坡 發表於 2010-11-29 14: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凤凰网

当时,唐王朝制定出非常出色的土地政策和赋税制度,使黄河流域的土地开发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唐朝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农业奇迹,迎来了梦幻般的“盛唐气象”。然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唐朝的大规模开发下,终于达到了地力的极限。唐朝中期以后,帝国再次陷入激烈的秩序动荡,农民起义和藩镇割据成了唐帝国下半生的主题。最终,中国进入了50余年的五代十国大分裂时期。
看起来,黄河文明似乎已经危机重重。但是,为什么中国的文明没有像古埃及和古巴比伦那样彻底衰亡,而是薪尽火传,一直延续至今呢?因为我们还有另一条大河――长江,在它的怀抱里有另一种粮食作物――水稻在等待我们的祖先。
水稻挽救了中华文明
水稻种植,在中国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农业,大约在北宋的时候兴起。自从宋朝从越南引进优质品种的占城稻之后,水稻真正担当起了承载中华文明的重任。
水稻是一种喜爱水热性气候、需要大量水资源的作物,非常适合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种植。这种作物产量非常高,农民撒下去的种子通常可以收获20倍左右的稻谷。这与小麦4倍于种子的产量相比显然是非常可观的。再加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可以种植两季甚至三季,这意味着同样面积的土地,可以种植的水稻要比小麦多出好几倍。这对于因为粮食危机不断陷入动乱的古代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福音。
更重要的是。种植水稻的土地不需要休耕,只需要每年适当补充养料就可以持续不断地耕种,比起种一季就得休耕一两年的小麦来说,大大缓解了人地之间的矛盾。再加上水稻常年浸泡在几十厘米深的水中生长,避免了麦田反复灌溉使水分大量蒸发造成的盐碱化问题。地力衰老的周期大大延长,无形中也延长了农业生产衰落的周期。
从北宋开始,中国古代王朝的经济重心便正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与小麦农业一同衰落的中华文明也在水稻农业中重获生机。
1000年前的分水岭
如果把宋朝看做小麦经济和水稻经济的分水岭,我们会发现,水稻接掌中国农业后,中国统一王朝的更迭周期比过去延长了。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开始算起,到北宋建立之前。中国一共经历了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十个朝代更迭,历时1180余年,平均每个朝代只有100多年的时间。而从北宋到清朝灭亡,一共有北宋、南宋、元、明、清五个王朝,历时950余年,平均每个王朝接近200年。北宋以前朝代更迭频繁,与黄河流域的小麦农业不无关系。而北宋以后以长江流域的水稻生产作为帝国生存的基础。显然大大改善了帝国的健康状态。
从历史上的人口数据来看,北宋以前中国人口从未超过6000万,但是北宋以后人口急剧增加。到清朝末年达到了4亿。作为人口增长的基础,主要粮食作物发生变化无疑具有决定性意义。
从小麦到水稻的转移给中国政治的格局也带来深刻的变化。北宋以前的3000余年间,中国的人口、经济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繁荣,相对于北方游牧民族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因此游牧民族虽然屡次南侵,却始终不能深入到帝国的纵深地带。但北宋以后。由于经济重心转移到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人口大量南迁,使中原地区变得空虚起来,给了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机会。北宋与辽、南宋与金的恩怨就是这种状况的写照。随后,蒙古和满族也都先后成为了中国的统治者。这在北宋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我们也错过了机会
在世界历史上,一个时代的危机,往往可以成为开启下一个时代的契机。古代西欧的人们与北宋以前的中国人一样,常常面对粮食供应不足的危机。自从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分裂成为大大小小的民族国家,长期缺粮使他们内乱频繁,战争不断。他们并没有水稻来救急。于是便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解决生存问题,包括大力发展工商业,用工业产品从远方换来粮食。饥饿让欧洲脚踏实地地走向了世界,并最终找到了工业化的道路。
相比之下,我们似乎很幸运,在我们的文明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我们利用水稻这种植物成功地应付下来,使历史发展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我们始终守着最让人感觉踏实的农业,无论商业还是工业都显得没什么必要,甚至是不务正业。于是,机会在贫瘠的小麦田垄中到来,很快又从肥沃的水稻沟渠中流走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