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科技日报 加工利用的进步 至迟在战国时,已从直接用口咀嚼茎秆而吸饮其汁,发展到用简单工具榨取蔗浆,作饮料或用于烹调、解酒。以后进一步把蔗浆加工浓缩为“蔗饴”、“蔗饧”和“石蜜”。前两者仍属液态糖,后者已是固态糖。汉代《异物志》说石蜜“既凝,如冰,破如博其(应为博□,即棋盘)”,可知石蜜应是片糖之类的加工品。《西京杂记》曾述及“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说明公元前3世纪以前,中国已能生产“石蜜”。湖南省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简牍有“唐(糖)一笥”的记载;出土的竹笥中也有“糖笥”木牌。当时的糖能贮放在竹笥中,说明应是固态蔗糖。
关于砂(沙)糖的产生,历史上有过长期的争论。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中曾引茂德的话,认为“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自此中国方有沙糖”。此后谈论中国蔗糖历史者,多以此为据,认为中国蔗糖制造始于唐太宗时代,而制造技术则从当时外国摩揭陀传入。但另外也有文献可证,汉代已出现“沙糖”一词,东汉时引仲景曾用以调制“青木香丸”。南北朝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则有“取(蔗)汁为沙糖甚益人”的记载。均说明在唐太宗以前中国早有砂糖生产,可能是唐太宗时派人学习摩揭陀的先进制糖技术,使中国砂糖的质量得到了提高。白砂糖的记载,始见于《旧五代史》,《天工开物》则详细地记载了白糖的生产方法。
冰糖又名糖冰或糖霜,宋代王灼《糖霜谱》认为冰糖的制造方法是唐大历年间由僧人邹某传授给遂宁蔗农的。宋代冰糖生产已很普遍,而以遂宁地区最为著名,生产的大块冰糖重达10~15千克。
中国古代除用甘蔗制糖外,还用来酿酒、造醋、造纸、制香料等。《隋书・南蛮传》有赤土国“以甘蔗作酒”的记载。利用蔗渣造醋,见于《糖霜谱》中,说明这种利用方式至迟在12世纪以前已经产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