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70|回復: 0

[快乐汉语] 王安石改诗

[複製鏈接]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10-1-8 08: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宋朝的王安石,喜欢改诗,改自己的诗,还改别人的诗,有改得好的,也有改得不好的。

    改得好的,为他那首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春二月的《瓜州夜泊》。诗为七绝,共28个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第三句的“绿”字,据南宋洪迈在其《容斋随笔》,卷八《诗词改字》中说,他在苏州一位士人的家中,看到王安石写作这首《泊船瓜州》的原稿。“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这一个“绿”字,诗便有了神气。

    不过,近人钱钟书说,“用‘绿’,在唐诗中早见而亦屡见,并非王的首创:丘为《题农夫庐舍》:‘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李白《侍从宜春苑赋柳色听新莺百啭歌》:‘东风已绿瀛洲草’;常建《闲斋卧雨行药至山馆稍次湖亭》:‘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无论如何,王安石这首诗一出,前人诗中的“绿”,就失去光彩。不知道王安石在改这首诗时,脑海里是否有唐代诗人这些用“绿”诗句的印象?如果没有,这一个极常见极普通的“绿”字,出现在他笔下,不但极妥贴极新颖,而且迸发出强烈的冲击力,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才气;如果有,能够借前人诗句中未见多么出彩的“绿”字,挪到他的诗里,却能产生出别样的艺术效果,你也不得不佩服他的精明。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俱佳。熙宁年间,曾为宋神宗宰执,推行新政。官不是最大,权却是很大。作为政治家,他很自信;作为文学家,他更自信。凡大人物,那些自我感觉良好者,生怕人家不知道他为大人物,或者,害怕人家忘记他是大人物,大概总有一种让人赞叹他果不其然为大人物的表现欲,常常好露一手。改诗,就在他横空出世,官居高位以后,喜欢指指点点,喜欢比比划划的雅兴所至。
    改自己的诗,精益求精,当无不可,改别人的诗,越俎代庖,就必须慎重。王安石改动南北朝梁代诗人王籍的诗,就是改不好而出丑一个例子。

    王籍的诗为《入若耶溪》,八句,40个字。“■■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若耶溪在绍兴,乃风景优美之所在,为历代诗人所咏诵。而王籍的这首诗,迥为独出。因为,第一写出了王谢豪门渐次衰落下的寂寞心情,第二写出了政治斗争残酷无情下的逃避心态。一个太得意的人,无法理解失意之人的惆怅,所为何来?一个太顺风的人,往往不懂逆境中人的愤怒,因何而起?如日中天,炙手可热的王安石,当然不能领会王籍于此景此情中的感受。所以,他才觉得王籍诗中的这一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不妥,于是,大笔一挥,在他的一首《钟山即事・北山》中,翻旧为新,另起炉灶。

    其实,王籍的这首《入若耶溪》,传诵千古,正是这两句呀!他的那首纠偏前人的诗,因而也流传下来:“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单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恰好将最传神的两句,改得兴味皆无,意趣全非。

    王籍之“鸟鸣山更幽”,正是在这一动一静,一虚一实之间,大自然和谐共存之美,天人合一之美,人在画中,景在心中,以动衬静,以声彰幽的手法,实在是极高明的。王安石之“一鸟不鸣山更幽”,则完全是弄巧成拙了。一鸟不鸣,倒是落到实处,可韵味顿失,大杀风景?他居然还觉得很得意,却不知自己出了洋相。恰在此时,黄庭坚来拜访他,便将这首改诗之作,送给他看。

    作为晚辈的黄庭坚,自然不好太让这位大人物下不了台,便来了一点小幽默,前辈您这一改,使我想起《景德传灯录》中一句成语,“点金成铁”呢!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这个王安石,“每逢他人佳句,必巧夺豪取,脱胎换骨,百计临摹,以为己有;或袭其句,或改其字,或反其意。集中作贼,唐宋大家无如公之明目张胆者。”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好为人师的大人物和小人物。诲人不倦,当然是件好事,但诲人成瘾,成癖,而又诲不出什么真知灼见,对被诲的人就是一种灾难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