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13|回復: 1

[儒家学说] 〖论语译解〗12.18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

[複製鏈接]
安鲁东 發表於 2017-10-25 23: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6175dc47722db2795dd7232cea391579.jpg

12.18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注释:

1、欲:指多私欲,此处可以引申为贪财好货。何晏〖论语集解〗云:『欲,多情欲。』

白话试译:

季康子忧虑盗贼太多,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贪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去偷。』

疏解:

鲁国多盗贼,季康子很忧虑,向孔子请教制盗之策。

孔子告诉康子,鲁国民间多盗贼,源于你这个上卿内心多盗贼;你如果想治平鲁国民间的盗贼,需先除去你心中泛滥的盗贼——私欲。

正是因为你季康子的私欲多,所以你才增税加赋,导致人民贫苦,迫使他们纷纷为盗;正是因为你贪财爱货,所以官场才贿赂公行,民间纷纷效仿,形成了好利而寡耻之风。

假如你能约束你的私欲,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民间的盗贼自然就会减少;如果你再能束身自好,正气示人,礼乐化民,你即便奖励偷盗,恐怕也无人愿意偷盗。

邢昺〖论语注疏〗:『〖大学〗曰:「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刘宝楠〖论语正义〗:『张栻〖论语解〗引张横渠曰:「假设以子不欲之物,赏子使窃,子必不窃。故为政者,先乎足民,使民无所不足,则不见可欲,而盗心息矣。盖盗生于欲之不足,使之足乎此,则不欲乎彼,此古人弭盗之原也。」』

zilong197931 發表於 2025-3-30 07: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季康子问盗章义疏

季康子患盗而问政于夫子,此章实为儒家"为政以德"精义之彰显。夫子答以"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八字,实乃针砭时弊之要言。何晏注"欲"为多情欲,邢昺疏引《大学》"其所令反其所好"之说,皆得圣人之微旨。

考《礼记·大学》云:"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季孙氏专鲁政而多聚敛,正犯"财聚则民散"之戒。夫子此言,非仅责季康子个人贪欲,实指执政者当以"絜矩之道"自律。朱子《集注》谓:"在上者苟能清心寡欲,则民自化。"此即《孟子》"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之义。

细玩"虽赏之不窃"五字,尤见圣人之深意。张栻《癸巳论语解》阐发曰:"民之趋利,如水走下。导之以廉耻,则盗跖可化为伯夷。"此正与《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相发明。然夫子特标"不欲"为先,盖谓治本在正君心,非徒恃法禁也。

今观此章,可见儒家政治哲学之要义:一曰执政者当以修身为本,《中庸》所谓"君子笃恭而天下平"是也;二曰德化贵在身教,非空言可致;三曰治盗在绝其源,不在严其刑。刘宝楠《正义》引程瑶田说尤精:"季氏富拟周公而犹多欲,此鲁之所以多盗也。"足见夫子之言,实为万世龟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