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成都日报
芦沟造纸作坊
作坊:《竹麻号子》唱响的劳动激情
2007年1月,我再次来到平乐。这次不是去芦沟,而是去镇上的一条老街――福惠街55号,探访那里的一家以向游人演示为目的手工造纸作坊。当我来到作坊,对手工造纸情有独钟的杨祚钦老人早已守候在那里。
老人现年64岁,平乐钟灵村人。钟灵村位于芦沟,老人青年时代就和手工造纸打交道,也就不足为奇了。1962年春天,19岁的杨祚钦开始在钟灵村的一家集体作坊当学徒。“我只干了半年的学徒,就出师了。”杨师傅的话,让我颇感意外。
“造纸不是有72道工序吗?你都掌握了?”我问杨师傅。
“是有72道工序,但手工抄纸的工艺并不复杂,加之我从小在芦沟的竹海中长大,对手工造纸耳濡目染。还有那时人年轻,对什么东西都有一股子钻劲。”
福惠街的作坊不大,前店后院,前店中摆了几件篁锅、石碓、石臼、榨床等昔日造纸作坊的器具模型,以及一些原始的印刷工具,向游人展示简单的造纸术与印刷术。后院有一口长方形的石制水缸(即纸槽),杨师傅平时就在那里向游人现场演示抄纸工艺――用竹帘从纸槽里将纸浆均匀地轻轻捞起,仿佛打捞业已失去的美好时光。
作坊的墙壁上,有对造纸工艺流程的简单介绍。杨师傅怕我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对这些工艺一一作了讲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