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32|回復: 0

[汉语教育] 读书:“博”容易 “深”却难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0-3-30 14: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我曾经说过,喜欢叫“读来读去”读书俱乐部的名字里面的意思。其实,人生就是在读来读去之间消磨过去的。


  读书对于我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必须,也是我的职业的一部分。每年读的书大概总要有几百本,没有详细的统计。读书的方式是先快速浏览,用眼睛瞄一遍,然后发现有趣的东西再细读。这种方法尤其是读小说最好,省时间,所以读得快。我们现在的阅读量太大,速读其实非常必要。但睡前总拿起的一本旧诗,却是慢慢读的―读书有快读和慢读的区别。快读就是读最新的书,慢读就是读经典的书或者和工作不相干的闲书。我觉得幸运的就是自己的爱好和工作是一致的,这比什么样的了不起的成功都可贵。


  读书需要读“两头”:一头是经得住考验的经典;一头是最新的书。经典让你了解过往的大师如何思考,最新的书让你了解同代人如何思考,两者对于我们都非常重要。至于闲书,我喜欢的是北京风土的书和中国的旧诗词,它们都有让我舒适的力量,还有一些收集老照片的书,也是我的兴趣所在。最喜欢的书是朱自清先生的《语文影及其他》。这部书,朱先生把专业的语言分析和好的文笔结合得异常完美,让我陶醉。其他如《唐诗三百首》是常读常新的。《顺生论》是张中行先生的独特人生哲学,让我们洞穿人生。林庚先生的《中国文学简史》以诗人的眼光写史,值得细读。


  人其实随时随地可以读书。我是个阅读迷,在任何“单独”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喝咖啡,吃饭时别人还没来,等人的时候,都可以读书。或者开会时用PDA读电子书―绝不是为了节省时间,而是觉得读书是对抗无所事事的最好办法。


  以前大家都认为在图像文化的冲击之下,文字的文化会越来越削弱,但是今天看来,文字的文化其实还在膨胀、在爆炸,可以说在高速发展。但是,文字的文化的表现方式转变了。有了互联网,每个人都可以像钱钟书先生那样旁征博引。我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幸福的时代,你要想做一个学者,会比过去方便很多,因为基础性的工作不需要费很大的力气去做。过去“板凳需坐十年冷”的功夫,现在互联网都帮你做了。


  当今的阅读生活正在发生一个深刻的改变。可以说,传统阅读是一种“线性阅读”,网上阅读是一种“发散性阅读”。需要强调:虽然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方便,但“线性阅读”仍然不可缺少。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学问博大精深。“博”容易,“深”却难。网络阅读可以做得很博大,但是精深现在越来越难了。你要想“精”的话,还要扎扎实实读很多书。


  看书其实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钓鱼的心情平和,安静,看书也需要这样的心情。我们现在读书并不少,但读的闲书太少,没有闲书读的时候,生活就变得过于单调和乏味。一个社会需要“闲书”的阅读,也就是在生活中习惯于“非功利性”阅读。这里面一方面包含着经过了时间考验的公认的经典,另一方面也会包含着各种有趣的书。这种阅读其实对于青少年或者成年人的性情的陶冶,情操的培养和格调的生成,都有相当大的意义。它会对一个人发生潜移默化、却相当重要的影响。一个人对于文字的敏感和熟悉,能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而不是觉得乏味,其实是修养和气质的关键的部分。


   作者:张颐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