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74|回復: 0

[汉语教育] “不合逻辑”语病的八病因

[複製鏈接]
家邻 發表於 2009-11-18 14: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希望语文网
"不合逻辑"是中学生语言运用中的常见错误,也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考点之一,考生必须对造成"不合逻辑"的原因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对其进行正确辨析和修改。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不合逻辑"类语句的病因:
  一、概念不清。主要是指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的误解以及由此而造成的误用。
  例1.人的思想总是要变的,认真改造思想会变,不认真改造思想也会变,不变是不可能的。
  句中用了四个"变",但其内涵不尽相同:第一、第四个"变"指"变好或变坏",第二个"变"指"变好",第三"变"指"变坏"。内涵不同的四个"变"用在一个句子中,造成了表达的混乱。可改为"……认真改造思想就会往好处变,不认真改造思想就会往坏处变……"
  二、列举不当。主要是指将不同范畴的概念划为同一范畴或将具有主从关系(如学生与中学生)、交叉关系(工人与青年)的概念并列使用。
  例2.我国的江河湖泽出产鱼、虾、盐、碱等水产品。
  "鱼"、"虾"是水产品,"盐"、"碱"是非水产品,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而句中却说"盐"、"碱"都是水产品。
  例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使用文字的规范意识。
  "报刊"、"杂志"是出版物,"一切出版物"显然包括了"报刊"、"杂志",所以三者不能并列在一起。此外这个句子还有语序不当的毛病,最后两个句子应该互换位置。
  三、前后矛盾。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它包括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状态等多方面矛盾。
  例4.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日前"即"前几天",表示时间已经过去,"正"表示正在进行之中,二者在时间上相互冲突,可将"日前"改为"目前"。
  四、否定失误。否定失误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不、没有、否认、否则等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误;二是"杜绝""忌"等否定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
  例5.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

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防止……不再……"构成双重否定,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等于说,为了让

交通事故再次发生……。应改为"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次发生……"
  例6.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指出:台湾当局对"XX功"邪教组织利用设置在台湾的发射装置攻击鑫诺卫星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查处,并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误用了双重否定。"杜绝"和"不再"都是否定词,宜将"不再"改为"再次"。
  五、不合事理。就是句子表达的语意与通常的事理相悖,不能使人信服。
  例7.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3000多名消防官兵"可以"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210辆消防车"也"放弃休假",从事理上就讲不通。
  例8.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酷暑"与"严寒"分别是夏天、冬天的极至,不可能同时到来,"他"怎么能每次都"冒着酷暑和严寒"呢?
  六、照应不周。主要指两种情况:一是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二是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
  例9.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前面用了"能否",后面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应在"关键在于"之后加"是否",句子前后才能统一起来。
  例10、水库和运河如同闪亮的镜子和一条条衣带布满了原野和山谷。
  "水库和运河"与"原野和山谷"这两个并列短语分别充当主语和宾语,实际情况应是"水库布满山谷""运河布满原野",而例句中二者对应关系不当。应将"原野和山谷"改为"山谷和原野"。
  七、强加因果。这种语病常常出现在复句之中,分句之间本来没有因果关系,却强加因果关系。
  例11.我曾看见他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说话,他肯定是加入了流氓团伙。
  根据"他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说话",就推断"他肯定是加入了流氓团伙",理由不充足,不能让人信服。
  八、主客倒置。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认知与被认知、主动与被动等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表达的混乱。
  例10、在这里,他学到了化学、生物,特别是对他最感兴趣的畜牧学。
  "他"是主体,是主动的认知者,"畜牧学"是客体,是被认知的对象,是"他"对"畜牧学"感兴趣,不是"畜牧学"对"他"感兴趣,正确的说法应是"特别是他最感兴趣的畜牧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