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43|回復: 1

[中药大全] 杜衡的功效与作用

[複製鏈接]
中草药手册 發表於 2019-3-12 13: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2a2d949c550a5e518bda035969325d0c.jpg

杜衡

杜衡,中药名。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衡和小叶马蹄香的全草、根茎或根。杜衡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小叶马蹄香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祛风散寒,消痰行水,活血止痛,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头痛,齿痛,胃痛,痧气腹痛,瘰疬,肿毒,蛇咬伤。


4cbc046103d2b054014cf3b13144566d.jpg

杜衡图片

8cf076b02b22c659614b864036143879.jpg

杜衡图片

杜衡简介
药材名:杜衡

拼音:Dù Hénɡ

别名:怀、蘅薇香、杜、土卤、楚蘅、杜蘅、土杏、马蹄香、蘹香、杜衡葵、土细辛、钹儿草、杜葵、南细辛、马辛、马蹄细辛、泥里花、土里开花。

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衡的根茎及根或全草。4~6月间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长约2厘米,直径1.5~2厘米,表面淡棕色或淡黄棕色,有多数环形的节,顶端残留皱缩的叶柄或叶片,下部着生多数须根。根细圆柱形,弯曲,长约7匣米,直径1~2毫米,表面灰白色至淡棕色,具细纵皱,质毙易断,断面平坦,类白色。气芳香,味辛辣。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黄樟醚及少量丁香油酚。

性味:味辛,性温,小毒。

归经:归肝、肾经。

贮藏: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禁忌:体虚多汗、咳嗽咯血患者及孕妇禁服。大量服用可引起头痛、呕吐、黄疸、血压升高、烦躁、痉挛等中毒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

杜衡的功效

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

杜衡的作用

1、黄樟醚有麻痹作用,能使动物的呼吸中枢麻痹。长时间给猫及家畜以少量,则引起和磷中毒样的肝、肾脂肪变性,对犬给予0.75g则发生呕吐,犬的致死量,皮下注射或内服均为1g/kg。

2、煎剂29g/kg灌胃,对小鼠有镇痛作用。

3、马辛挥发油0.15ml/kg腹腔注射,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0.025、0.03、0.05ml/kg腹腔注射,对小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有协同睡眠作用;0.075、0.15ml/kg能延长小鼠硫喷妥钠的睡眠时间;0.25ml/kg可对抗戊四唑引起的小鼠惊厥,也对抗电休克惊厥;0.15、0.25ml/kg可增强小鼠对缺氧的耐受力;0.075、0.15ml/kg对大鼠有降温作用。

4、用0.02%-0.1%马辛挥发油0.2ml灌胃,可降低高胆甾醇血症小鼠的血脂,并呈量-效线性关系。

杜衡的用法

内服:煎汤,0.5~1钱;浸酒或入散剂。--〖中药大辞典〗

外用:研末吹鼻或捣敷。--〖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1.5-6g;研末,0.6-3g;或浸酒--〖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研末吹鼻,或鲜品捣敷。--〖中华本草〗

杜衡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风寒头痛,伤风伤寒,头痛、发热初觉者

马蹄香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少顷饮热茶一碗,催之出汗。(〖杏林摘要〗香汗散)

②治呼吸喘息,若犹觉停滞在心胸,膈中不和者

瓜蒂二分,杜衡三分,人参一分;捣、筛,以汤服一钱匕,日二、三服。(〖补缺肘后方〗)

③治哮呴

马蹄香,焙干研为细末,每服二、三钱。如正发时,用淡醋调下,少时吐出痰涎为效。(〖普济方〗黑马蹄香散)

④治暑天发疹

杜衡根(研粉)三至四分。开水吞服。

⑤治损伤疼痛及蛇咬伤

杜衡(研末)每次吞服二分;外用鲜杜衡,捣敷患处。

⑥治蛇咬伤

杜衡根一至二钱,青蓬(菊科牡蒿)叶、竹叶细青(兰科斑叶兰)各等量,金银花三至四钱,野刚子(马钱科醉鱼草)五至六钱,水煎,一日三次,饭前服。

孟吵两 發表於 2025-4-8 08:12 | 顯示全部樓層
《杜衡药性考略及其临床应用刍议》

杜衡者,马兜铃科草本也。其名见于《尔雅》称"杜",陶弘景谓之"马蹄香",李时珍《本草纲目》特辨其与细辛之异。今考其药性功效,诚为祛风散寒之要药,然其毒性尤不可轻忽,医者当审慎用之。

一、本草源流考
杜衡入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其根茎横走,节间短促,气芳烈而味辛窜,此乃其药性外显之征。历代本草皆言其"辛温",然《本草衍义》独指其"小毒",此说为后世所宗。现代化学析得黄樟醚为其主要成分,此物具神经毒性,正合古人对药性"有毒"之判断。

二、性味归经析微
其味辛能散,性温可通,专入肝、肾二经。肝主筋,肾主骨,故于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尤效。然须注意:
1. 辛温燥烈之性,易伤阴动血,故体虚多汗、咯血者忌
2. 妊娠期女子胞宫血聚养胎,此药走窜恐动胎元
3. 现代毒理证实,其有效剂量与中毒量相近,成人日用量不宜超3克

三、临床应用要诀
1. 外感风寒:配羌活、防风,取其挥发油发汗解表之功
2. 痰饮咳喘:伍茯苓、半夏,既化痰饮,又制其毒性
3. 痹证疼痛:与独活、威灵仙同用,酒煎尤增药力
4. 外伤瘀肿:鲜品捣敷,佐以乳香、没药

四、现代研究印证
药理实验表明:
0.02ml/kg挥发油即显镇静作用
镇痛效价约为阿司匹林的1/5
降脂作用与剂量呈线性相关
然其LD50提示安全窗较窄,临床用量需精确控制。曾见某医以10克入煎致患者呕吐抽搐,急以绿豆甘草汤解之乃愈。

五、鉴别使用要点
今人多将杜衡、细辛混用,须知:
细辛香气清冽,杜衡气味浊厚
细辛止痛力胜,杜衡化痰功专
二者皆含马兜铃酸,长期使用均需监测肾功能

结语:杜衡乃猛悍之药,譬若良将,善用则克敌制胜,妄施则损兵折将。吾辈临证,当遵仲景"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训,明其性味,审其禁忌,方可不负先贤识药之苦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