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之祸余波未平,汉朝朝廷内部纷乱又起。 贰师将军李广利联合丞相刘屈氂,想要争取让汉武帝立昌邑王刘髆(bó)为太子。 因为李广利是李延年和李夫人的哥哥,也就是刘髆的舅舅,而刘屈氂和李广利是儿女亲家,所以这些人都希望拥立刘髆为太子。 此时,又恰逢匈奴人前来入侵,于是汉武帝派李广利领军出征。 公元前90年,李广利率军出征匈奴。 李广利出征后,有人告发李广利和刘屈氂密谋拥立昌邑王为太子之事,汉武帝大怒。 要知道,历来皇帝最忌讳大臣参与夺嫡、即位之事,因为那代表着拉帮结派,代表着要控制新任皇帝啊。 经过查证,汉武帝将刘屈氂腰斩,将李广利的妻子也抓了起来。 消息传到军中,李广利焦急万分,但是又没有好办法可想,只得将希望寄托在,自己能打个大胜仗,好将功折罪。结果本身本领太差,又被匈奴人打得大败。 李广利走投无路,投降了匈奴。 汉武帝诛灭了李广利的家族。 但是这件事对汉武帝打击很大。本来就被巫蛊之事搞得焦头烂额的汉武帝,这下颇有点心灰意冷的感觉。 此时的汉武帝,终于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 最关键的是,此时的汉武帝,已经是将近70岁的高龄,本身就基本上折腾不动了。 按〖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89年,汉武帝封禅泰山后,对众大臣说道:『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能说自己所为狂悖,汉武帝也算是比较深刻的自我批评了。 就在这年夏天,桑弘羊向汉武帝建议,西北边境的轮台地区,有五千多顷土地可以耕种,请求汉武帝移民戍边、屯田。 终于考虑了一下百姓感受的汉武帝,不但断然拒绝了桑弘羊的建议,而且下达『轮台诏』,明确表示了自己前面的政策有错误之处,『曩(nǎng,过去的意思)者,朕之不明』,现在自己不忍心继续这样大规模扰民,『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忧民也。今朕不忍闻』。 同时,汉武帝也明确表示,接下来,『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这里汉武帝明确表达,接下来将以休养生息为主,至于兵事,只要维持住现有状态,不让武备缺乏就行。 因为汉武帝在这封诏书中,有承认错误,悔过自新的意思,所以这封诏书又被称为『轮台悔过书』,或者『轮台罪己诏』。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这只是汉武帝调整针对西域的国策而已,不存在『悔过』的意思。 奇妙的是,就是汉武帝这么一道不疼不痒的诏书,居然让朝野之间,那种怨恨及反抗的情绪蓦然消散了很多,大家似乎看到了希望,反抗的烈度明显下降。 眼看就要四分五裂的大汉国,居然奇迹般的开始自动愈合起来。 也是啊,在当时人们的眼中,皇帝本来就是永远正确,永远不会犯错误的。即使犯了错误,那也是皇帝不小心,被奸佞小人蒙蔽了,也不是皇帝的错。就像那被乌云遮住的太阳,只要一阵清风,吹走乌云,就又会变成朗朗晴天。况且,现在,皇帝都露出些许的悔过、认错的态度,你除了感恩戴德、山呼陛下圣明之外,还想怎么着啊? 好在汉武帝还算是说到做到,此后,汉武帝确实不再大动刀兵,并将精力放到努力改善百姓生活方面。随着百姓日子的略微恢复,民间反抗朝廷的行动明显缓和下来。 政策调整后,汉武帝用人的策略也有所调整。 其手下最重要的臣子中,文臣是:田千秋、赵过、桑弘羊。 其中,田千秋为丞相,总览全局,赵过负责农事,桑弘羊负责经济。 赵过,是当时著名的农业专家,经田千秋推荐,被汉武帝任命为搜粟都尉,专门教导百姓种地。赵过不负众望,教百姓改变耕种方式,并改良农具,使粮食单产得到明显提高,大大缓解了粮食危机,被百姓当做活着的『神农氏』看待。 汉武帝手下最重要的武将则为:霍光、金日磾(jīnmì dī)、上官桀。 其中霍光就是当年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弟弟,这些年早已成长为大汉朝廷中举足轻重的大臣,汉武帝的心腹。 霍光为人忠诚可靠,办事勤谨,能力也很强。 上官桀,为人颇为勇武,做过汉武帝的亲卫,后来升为给汉武帝养马的官,未央厩令。 一次,汉武帝生了病,病好以后,去看马,发现马都瘦了,这是上官桀这个负责养马的人不负责任呐。汉武帝大怒,要治罪于他。不成想上官桀边磕头边流泪说:『我听说陛下生病了,日日夜夜担心您的身体,哪里还有心思管马呀?』一边说,一边泪如雨下。汉武帝被上官桀影帝般的表演打动,认为他对自己忠心耿耿,自此信任有加,连连提拔,时间不太久,就已经身居高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