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55|回復: 0

[汉语词典] 语词的潜在及其运动(5)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1-9-29 10: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汉学网
这就是语词潜在的运动。潜在的运动我们是无法从文献中得到清晰的认识的,我们只能从运动前后浮现出来的一些语言材料来研究。历史上杨慎和段玉裁等人对这个语词写法的歧义,正反映了对语词潜在运动过程研究上的困难。
  我们还可以再举些例子:
  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常常称少爷为“舍”。而今日全国许多地方,都不见这个语词。只有在潮汕话和厦门话中还存在着,而且不仅存在,还构成了新词,潮汕话中称少爷为“阿舍”,旧时为尊称。又有“舍坯”,即少爷坯子之意,贬义,指那些吊儿郎当过日子的男青年。厦门话中有“爷舍”、“爷舍囝”,旧指富豪人家的子弟,今也泛指靠父母或他人的钱财过着浪荡生活的男青年。这就说明,“舍”的少爷义,在闽南话中,还很活跃,还在作造词和引申的运动。但是,这些生动的口语,在叙述类的文献中,是不容易见到的。即使在记载方言的词典中,也容易忽略。如蔡俊明编著的《潮语词典》 (香港万有图书公司1976年版)未收“舍”这个词。欧阳觉亚、饶秉才、周耀文、周无忌编著的《广州话、客家话、潮汕话与普通话对照词典》(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也漏收,幸而李新魁、林伦伦合著的《潮汕方言词考释》中收了[6]。厦门话中的“爷舍”、“爷舍囝”,见周长楫编纂的《厦门方言词典》[7]。漳州话中也有,见陈正统主编的《闽南话漳腔调辞典》[5]470。
  “翘楚”一语,出自《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郑玄笺:“楚,杂薪之中尤翘翘者。”指的是高出杂树丛的荆树。后用来比喻杰出的人才。今天通用话中,只出现在书面语中,口语一般是不用的。而在潮汕话中,口语中使用频率相当高。其词性已从名词转变为形容词,可以在其前加类似于“很”的副词,指人的态度骄傲,瞧不起一些人或一些事。这就说明,这个语词,在潮汕话中,不仅存在,而且还在运动。
  再如,现今比较流行的说法,食物有弹性叫做Q,这实际上是个闽方言的语词,福州、厦门、汕头、台湾都有这个词,是有其字的。《集韵・宥韵》有“”字,其义是“弓强也”,字自然是从弓f声,反切是巨救切。所谓弓强,就是很有弹性,于是就引申到食物方面。从其音来说,闽南话中音极近Q,只是有声调阳去调,这正和它的反切密合。巨救切的声母是个浊声母,反映在闽南话中就是阳调了。普通话中没有Q这个音节,因为k和iu是不拼的,又不知道汉字应该怎么写,于是就英文字母Q来记音了。此字的“弓强”义在字典词典中见不到任何用例,在其他文献中其用例也难以寻觅,在闽南话中却已经发展到产生引申义了。这个过程,潜在于历史之中,今日已经难寻其迹。
  这些,就是潜在语词的运动。
  

  四、认识这个命题的意义

  
  语词的潜在及其运动,是客观的存在。研究者对这种情况有清醒的认识,就可避免一些错误的判断。这对于词汇研究、对于训诂研究,都有相当的意义。
  在词汇和训诂研究方面,对于以今证古是否具有科学性的问题,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我们认识到语词的潜在及其运动,则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会更加全面一些。应该说,如果对某一个语词的潜在及其运动有确实的把握,则以今证古是科学的。如果这种把握是肤浅的,或者是片面的,甚或是错误的,则以今证古就是靠不住的。所以,问题不在以今证古,问题在于是否明了所要研究的语词的潜在及其运动。
  下面举例来说说认识这个命题的意义。
  (一)对词汇研究的意义
  某些字是否可以组成一个语词,根据孤立的一些材料,也许可以作出判断,但是如果能够联系更多的材料,这种判断的准确性就可以提高。这里所说的更多的材料,有的就是潜在后经过一段时间又浮现在文献中的。
  《中国语文》2005年第3期有董志翘先生的大作《故训资料的利用与古汉语词汇研究》,董文在指出《故训汇纂》的缺点时说:“对于所收故训材料有的尚缺乏考辨,有些故训有明显的错误,应予剔除。”所举的例子就是作者讲过多次的“战逐”。
  “战逐”出自《史记・平准书》“是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集解》引韦昭曰:“战斗驰逐也。”《汉书・食货志下》亦有此文,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水战相逐也。”董文以为“水战相逐”、“战斗驰逐”迹近儿戏,所以“战逐”就不成词。董文得到了《汉书・武帝纪》“发谪吏穿昆明池”下颜师古引臣瓒曰 “《食货志》又曰: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遂乃大修昆明池也”,便断定“战逐”的“逐”是“遂”之误,应与下文“乃”字组成复合词。并且说可能是韦昭、孟康“二人根据误本而误断句作释”。问题是如果“战逐”成立,那么,臣瓒之注却可以反过来认为“遂”是“逐”之误而连上为读。于是问题又回到了起始,“战逐”能否成为词语?按常理判断,韦昭、孟康都是训诂名家,当时应该理解“战逐”这个词语的,他们不会随便作注的,而“战斗驰逐”在逻辑上也不存在问题。
  实际上,“战逐”在后代也还有用例。如:
  刘公纯、王孝鱼、李哲夫点校《叶适集》卷22《故知广州敷文阁待制薛公墓志铭》:“(杨)幺据洞庭,陆耕水战,楼船十馀丈。官军徒仰视,不得近。(岳)飞谋益造大舟。公(指薛弼)曰:‘若是,则未可以岁月胜矣。且彼之所长,可避而不可斗也。幸今大旱,湖水落洪。若重购舟首,勿与战逐,筏断江路,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而以精骑直捣其垒,则破坏在目前矣。’”[8]《宋史》卷380《薛弼传》有关部分全袭用此文,只不过中华书局点校本将“逐”字属下读,成了“逐筏断江路”(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第33册),不可通了。文谓用筏子阻断其通江之路,以防逃逸,用藁秸遮塞入洞庭的水流,使洞庭湖水更加枯竭,这样就使得杨幺水战之长得不到发挥。
  [宋]范成大《石湖诗集》卷33《次韵姜尧章雪中见赠》:“玉龙阵长空,皋比忽先犯,鳞甲塞天飞,战逐三百万。当时访戴舟,却访一寒范。新诗如美人,蓬荜愧三粲。”“鳞甲塞天飞,战逐三百万”当是承用宋仁宗时华州狂子张元咏雪诗句“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注:见《锦绣万花谷》前集卷2“雪”条引《西清诗话》,上海辞书出版社据明嘉靖本影印1992年版,页13下栏。)战斗驰逐,逼得一方败退,张元用“战退”,范成大用“战逐”,各自可通,非谓其义相同。
  太平天国的文献中用“战逐”一词甚多,如:
  《天兄圣旨卷之一》(戊申年九月间):“天兄基督又谕天王曰:洪秀全胞弟,星宿说及龙妖,尔还不觉乎?海龙就是妖魔头,凡间所说阎罗妖正是他,东海龙妖也是他,总是他变身,缠捉凡间人灵(魂)。尔当前升高天,同天兵天将战逐这个四方头红眼睛妖魔头,就是他。尔今就忘记乎?”[9]
  《太平天日》:“当时天父上主皇上帝命主战逐妖魔,赐金玺一,云中雪一,命同众天使逐妖魔,三十三天逐层战下。” [10]636
  又,“十八日,主亲到(象州)其庙,以大竹搞此妖魔,骂曰:‘朕是真命天子,尔识得朕么?天酉年朕升高天,朕天父上主皇上帝命朕同众天使战逐你们一切妖魔,那个妖魔不被朕战到服处?尔今还认得朕么?若认得朕,尔今好速速落地狱矣!’”[10]648
  太平天国反对读儒家经典,他们文件中出现“战逐”一词,不可能来自《史记》、《汉书》,只能是来自口语。
  根据上面的语料,我们可以说“战逐”作为一个语词,是成立的。《史记》用例是文献中见到的最早的用例。后来处于潜在状态,南宋时在文献中又浮现出来,其后又处于潜在状态,到近代太平天国时又大量使用。至于它在汉南宋,南宋近代这么长的两个时代中潜在的状况如何,是潜在于通用语中呢,还是潜在于某个方言中呢?文献有阙,我们就无法描述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