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23|回復: 0

[汉语词典] 试析《广雅》释义方法探析(一)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0-10-13 13: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论文关键词:《广雅》;训诂学;释义方法;研究
  论文摘 要:《广雅》的释义方法主要有声训和义训。其声训是对汉代声训的继承和延续;其义训对后世辞书编撰和注释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广雅》,三国魏张揖撰。他学通古今,通晓经史百家,文字训诂之学尤为擅长。除《广雅》外,还著有《埤仓》、《古今字诂》、《三苍训诂》等。《广雅》是仿《尔雅》而成的一部综合性百科词典,在中国“雅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训诂学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其释义方法予以探讨。
  所谓释义方法,是指探求词语意义的方法。由于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因此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形训、声训、义训三种基本方法,《广雅》释义主要采用了声训和义训两种方法。
  
  一、声 训
  
  声训,也叫“音训”,就是因声求义,即通过语音探求语义,主要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词义。这是前代训诂学家常用的一种训诂方法。《广雅》由于是先秦汉魏名物训诂的纂辑,张揖在整理前贤训诂成果基础上,保留和运用了声训这种释义方法来解释词义。《广雅》的声训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同音相训
  所谓同音相训,是指释词与被释词的上古音具有双声叠韵关系。例如:
  (1)《释诂》卷一上:“憋,敬也。”“敬”与“憋”上古音同为见母双声,耕部叠韵字,二者古音相同。
  (2)《释诂》卷四下:“申,伸也。”“申”与“伸”上古音同为书母双声,真部叠韵字,二者古音相同。
  (3)《释言》卷五下:“贡,功也。”“贡”与“功”上古同为见母双声,东部叠韵字,二者古音相同,
  (4)《释亲》卷六下:“妹,未也,”“妹”与“未”上古音同为明母双声,物部叠韵字,二者古音相同。
  (5)《释亲》卷六下:“背谓之骶。背,北也,”“背”与“北”上古音同为帮母双声,职部叠韵字,二者古音相同。
  
  (二)音近相训
  所谓音近相训,是指释词与被释词上古读音相近。又可细分为三类。
  1.用双声韵转字进行训释,即释词与被释词上古声母相同,韵部发生了转化。例如:
  (1)《释诂》卷三上:“圜,圆也。”“圜”上古音为匣母元部字,“圆”上古音为匣母文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同韵转;匣母双声,韵部元文旁转。
  (2)《释训》卷六上:“风,放也。”“风”上古音为帮母冬部字,“放”上古音为帮母阳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同韵转:帮母双声,韵部冬阳旁转。
  (3)《释言》卷五上:“徇,巡也,”“徇”上古音为邪母真部字,“巡”上古音为邪母文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同韵转:邪母双声,韵部真文旁转。
  (4)《释亲》卷六下:“妇,服也。”“妇”上古音为K母之部字,“服”上古音为K母职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同韵转:K母双声,韵部之职对转。
  (5)《释宫》卷七上:“闾,里也。”“里”上古音为来母之部字,“间”上古音为来母鱼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同韵转:来母双声,韵部之鱼旁转。
  2.用韵同声转字进行训释,即释词与被释词上古韵部相同,声母发生了转化。例如:
  (1)《释诂》卷一上:“伤,创也。”“伤”上古音为书母阳部字,“创”上古音为初母阳部字。二者古音相近,韵同声转:阳部叠韵,声母书初邻纽。
  (2)《释诂》卷四下:“冬,终也。”“冬”上古音为端母冬部字,“终”上古音为章母冬部字。二者古音相近,韵同声转:冬部叠韵,声母端章准双声。
  (3)《释言》卷五上:“礼,体也。”“礼”上古音为来母脂部字,“体”上古音为透母脂部字。二者古音相近,韵同声转:脂部叠韵,声母来透旁纽。
  (4)《释亲》卷六下:“肠,详也。”“肠”上古音为定母阳部字,“详”上古音为邪母阳部字。二者古音相近韵同声转:阳部叠韵,声母定邪邻纽。
  (5)《释山》卷九下:“冢,肿也。”“冢”上古音为端母东部字,“肿”上古音为章母东部字。二者古音相近,韵同声转:东部叠韵,声母端章准双声。
  3.用声转韵转字相训,即释词与被释词上古声母和韵部都同时发生了转化。例如:
  (1)《释言》卷五上:“贳,赊也。”“贳”上古音为船母月部字,赊”上古音为书母鱼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转韵转:船书旁纽,鱼月通转。
  (2)《释诂》卷一上:“判,分也。”“分”上古音为帮母文部字,“判”上古音为滂母元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转韵转:帮滂旁纽,文元旁转。
  (3)《释器》卷八上:“赭,赤也。”“赭”上古音为章母鱼部字,“赤”上古音为昌母铎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转韵转:章昌旁纽,鱼铎对转。
  此外,在《广雅》同音相训和音近相训里面,都有不少释词与被释词的声符相同。例如:
  (1)《释言》卷五上:“经,径也,”“经”、“径”上古音同为见母耕部字,二者同音相训:释词与被释词声母韵部都相同。“经”、“径”都为形声字,声符同为“里”。
  (2)《释言》卷五上:“卦,挂也。”“卦”、“挂”上古音同为见母支部字,二者同音相训:释词与被释词声母韵部都相同。“卦”、“挂”都为形声字,声符同为“圭”。
  (3)《释亲》卷六下:“姑,故也。…‘姑”、“故”上古音同为见母鱼部字,二者同音相训:释词与被释词声母韵部都相同。“姑”、“故”二者都为形声字,声符同为“古”。
  (4)《释亲》卷六下:“脾,裨也。”“脾”、“裨”上古同为K母支部字,二者同音相训:释词与被释词声母韵部都相同。“脾”、“裨”二者都为形声字,声符同为“卑”。
  (5)《释言》卷五下:“调,啁也。”“调”上古音为定母幽部字,“啁”上古音为端母幽部字,二者音近相训:幽部叠韵,声母定端旁纽。“调”与“啁”二者都为形声字,声符同为“周”。
  以上孳生词与孳生词具有相同形声字声符。
  (6)《释言》卷五上:“害,割也,”“害”上古音为匣母月部字,“割”上古音为见母月部字,二者月部叠韵,声母匣见旁纽。二者音近相训:释词与被释词韵部相同,声母发生了转化。“割”的声符为“害”,
  ,
  (7)《释言》卷五下:“春,蠢也,…‘春”、“蠢”上古同为昌母文部字,二者同音相训:释词与被释词声母韵部都相同。“蠢”的声符为“春”。
  (8)《释言》卷五下:“丑,纽也。”“丑”上古音为透母幽部字,“纽”上古音为泥母幽部字。二者幽部叠韵,声母透泥旁纽。二者音近相训:释词与被释词韵部相同,声母发生了转化。
  (9)《释亲》卷六下:“夫,扶也。…‘夫”上古音为K母鱼部字,“扶”为帮母鱼部字,二者鱼部叠韵,声母K帮旁纽,二者音近相训:释词与被释词韵部相同,声母发生了流转。
  (10)《释亲》卷六下:“妾,接也。”“妾”上古音为清母叶部字,“接”上古音为精母叶部字。二者叶部叠韵,声母清精旁纽,二者音近相训:释词与被释词韵部相同,声母发生了流转。
  以上是根词与孳生词的声符相同。
  这类声符相同的声训,不但揭示了汉语词汇孳乳繁衍的历史,即由某一根词及其孳生词、或孳生词与孳生词构成的一组同源词,而且更重要的是探求了事物的命名之由。因此,我们通过对《广雅》声训进行考察、分析、研究,就可以总结已有的关于汉魏声训的研究成果,从纷繁复杂的语音现象和词义现象中归纳出声训的语音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声训规律以及声训的音义结合规律,为声训研究的理论建设和科学的汉语词源学的建立提供经过论证的语料。
  
  二、义 训
  
  义训是一种直陈语义的训释方法,即用通俗的话解释古代词语或方言词。广义地说,形训、声训以外所有的释义方式都属于义训的范畴。义训这种释义方法直陈语义而不借助于音和形。《广雅》释义,除声训外,基本上都是义训,从解释词和被释词的关系看,《广雅》义训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一)同义相训
  《广雅》的绝大多数训释都属于这一类。
  1.单训
  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同义词。《广雅》这一类主要体现在《释言》等篇里。例如:
  (1)《释言》卷五上:“质,地也。”
  (2)《释言》卷五下:“贵,尊也。”
  (3)《释训》卷六上:“怵惕,恐惧也。”
  (4)《释宫》卷七上:“象魏,阙也。”
  (5)《释地》卷九下:“,细也。”
  2.同训
  用一个词去解释两个以上的同义词。《广雅》里这类最多,主要体现在《释诂》、《释训》等篇里面。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把几个甚至几十个同义词放在一起,再用一个常用词去进行解释。《广雅》这类最多。例如:
  (1)《释诂》卷一上:“乾、官、元、首、主、上、伯、子、男、卿、大夫、令、长、龙、嫡、郎、将、日、正,君也,”
  (2)《释训》卷六上:“洞洞、属属、切切、恂恂、阍、翼翼、济济、畏畏、祗祗,敬也。”
  (3)《释亲》卷六下:“翁、公、叟、爸、爹、a、父也。”
  (4)《释器》卷八上:“骸、骼、f、颠,骨也。”
  (5)《释水》卷九下:“舟、枋、榜,船也。”
  二是同一个词分别在不同的地方解释其他的词。例如:
  (1)《释诂》卷一上:“何、般、能,任也。”
  《释言》卷五上:“南、王,任也。”
  《释亲》卷六下:“男,任也。”
  《释亲分卷六下:“心,任也。”
  (2)《释诂》卷五下:“龙、利、芬、忍、调、庸,和也。”
  《释诂》卷五下:“伽,和也。”
  《释训》卷六上:“翼翼、衍衍、愉愉,和也。”
  3.互训
  用同义词互相训释。例如:
  (1)《释诂》卷一上:“佳,善也。”《释言》卷五上:“善,佳也。”
  (2)《释诂》卷四下:“邦,国也。”《释言》卷五上:“国,邦也。”
  (3)《释诂》卷四上:“幕,夜也。”《释言》卷五上:“夜,暮也。”
  (4)《释诂》卷四上:“氓,民也。”《释言》卷五上“民,氓也。”
  (5)《释言》卷五下:“调,啁也,”《释诂》卷四上“啁,调也。”
  4.递训
  几个词辗转相训。就是以乙训甲,又以丙训乙,以丁训丙,层递而下,例如:
  (1)《释诂》卷四上:“品,式也。”《释诂》卷一上:“式,法也。”
  (2)《释诂》卷四上:“放,置也,”《释诂》卷四下:“置,驿也。”
  (3)《释言》卷五上:“况,滋也。”又“滋,今也。”
  (4)《释诂》卷五上:“字,乳也。”又“乳,生也。”
  (5)《释言》卷五下:“狄,辟也。”又“辟,法也。”
  5.今语释古语
  即用魏代的语言去解释魏以前的语言。《广雅》释词一般都是采用以今语释古语的训释方法。例如:
  (1)《释宫》卷七上:“拢步桥也。”《尔雅・释宫》:“石杠谓之隆!惫注:“聚石水中的为步渡,徇也,或曰今石桥。”释文云:“今关西呼椅,江东呼杓。”钱大昭《广雅疏义》:“桥可以通徒行,故谓之步桥,”古代的“隆保魏代叫“步桥”,晋代叫“石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