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网 3月5日上午7时人民网推出大头条“胡锦涛等分别看望政协委员并参加讨论共商国是”。头条推出后,编辑不断接到热心网友打来的电话,询问:“‘共商国是’的‘是’是否应该是‘事件’的‘事’?”那么,这两个同音的“是”和“事”究竟该怎么用呢?“国是”与“国事”有何区别,本网特做如下解释:
人民网3月5日7时推出的头条图
其实,“共商国是”是每年两会的高频词之一,然而每年都有不少网友、读者对“国是”和“国事”产生困惑。《人民日报》曾在2006年5月11日的“编读互动”栏目对这两个词的用法做了详细的介绍。
“国事”与“国是”在词义范围、适用对象、语体色彩和语法功能上都有区别。“国事”既可指国家大事、政事,也可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大事、国策、规划等重大事务,有政策法规等含义。
“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而“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如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政协委员“共商国是”。
“国事”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常用;“国是”则多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国事”与“国是”意义相近,但不是一个词的两种写法,而是两个不同的词,在实际使用上,“国是”要比“国事”的范围窄,因此不能用“国是”替代“国事”。
另外,编辑还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国事”的解释是:名词,国家大事,如关心国事。“国是”的释义是:书面语,名词,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
(盛卉整理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