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书摘 据报道,某日,陈水扁到台湾海滩捡拾垃圾。在煞有介事地捡满一袋垃圾后,陈水扁发表感言,他说:“有很多我们的志工团体,不管是政府代表或者是民间企业帮忙等等,这些都是罄竹难书,非常感人的成功故事。”陈水扁贬词褒用已令人汗不敢出,孰料,后面还有更可笑的事情。为了替主子挽回点面子,充任台湾“教育部长”的杜正胜在接受质询时,对于罄竹难书作了如下“精彩”的解释:“罄是用尽,竹就是竹片,是在纸张发明前的书写工具,难是难以,书就是书写,翻成今天现在的话,就是用尽所有的纸也写不完,也就是要做的事实在太多。”如果说陈水扁错用成语已是失误,而杜正胜的曲意回护则简直是指鹿为马。
一般认为,罄竹难书是个贬义词。意为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简拿来书写,也难以写尽。根据约定俗成,在汉语语境之中,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灾乱异象极多,无法一一记载。
罄竹难书出自《吕氏春秋・季夏纪》:“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汉书・公孙贺传》也有相近的说法:“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旧唐书・李密传》也用过相同的意思:“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后世因此以“罄竹难书”形容人的罪状之多,难以写尽。
因此,单纯从字面意思来说,杜正胜对于“罄竹难书”的解释当然不算太错,但结合千年的汉语传统,这样的解释却是失之千里。
作者:郭灿金 张召鹏
摘自《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年1月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