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来源: 咬文嚼字 关心体育赛事的读者,经常会在新闻中看到“出局”一词,比如“三星杯半决赛,马晓春提前出局”(《新闻晨报》2001年11月8日),“‘完胜’加藤主将,三国赛俞斌送日本队提前出局”(《新民晚报》2001年12月2日)。而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最近几年来,“出局”一词已突破常规用法而成为媒体新宠,频繁出现于体育之外的各类新闻报道中:“CAP统考前财政部下明令:作弊者终身出局”(《中国教育报》2001奶牛9月24日),“DVD要逼VCD出局“(《深圳晚报》2001年9月12日),”昔日被迫出局,祝剑秋自己定规矩不去国企“(《中国青年报》2001年11月26日)。
“出局”是个外来词,原是体育运动术语,由英语的“out”翻译而来。根据《体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83年)解释,“出局”为棒垒球运动术语,击球员或跑垒员在进攻中犯规,或因被对方队员接杀、封杀、触杀和投杀等,被判退离球场,失去继续进攻机会,称为“出局”。棒球运动员起源于美国,1839年纽约州道布尔戴将棒球游戏改为现代棒球,1910年棒球被批准为美国的“国球”,1978年被批准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9世纪末,我国留学生将棒球运动带回祖国,以后广州、天津、上海、北京等地的教会学校先后成立棒球队,但由于比赛场地、器材、规则等的限制,该项运动并未在大陆普及开来。而棒球运动在台湾却相当盛行,台湾棒球队是世界劲旅之一,在1992年棒球被首次列入正式比赛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台北队获得了银牌,当时棒球是他们惟一有希望获得奖牌的项目。由于台湾与大陆的社会生活、文化背景不同,体育术语进入普通词汇的情况也有很多差异。比如,大陆的排球和乒乓球运动很受人们的喜爱,“二传手”“短平快”“擦边球”等词十分流行,在台湾却极少见。而台湾的棒球运动盛行,“三振出局”“封杀”“强棒出击”“保送上垒”等棒球术语就进入了普通词汇,应用于体育比赛以外的其他领域,并流传到了大陆,从而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
在流传应用的过程中,“出局”本身的含义也在不断丰富和衍生。最常见的还是它的基本义,即体育比赛中被“淘汰出局”,宣告失利,如“日本伊朗世青赛提前出局,中青小将成亚洲劲旅”(《辽沈晚报》2001年6月23日)。由于受台港传媒的影响,大陆的新闻媒体也频频使用“出局”,应用范围扩大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领域。据考查,“出局”大致有以下含义:
被淘汰。如“芬氟拉明出局”(《南方都市报》2001年11月8日)
被取消资格或被取缔。如“中介机构做假帐,坚决出局”(新华社,2001年8月22日),“四部门联合执法,无锡‘黑网吧’出局”(《人民邮电》2001年8月23日)
辞职或下岗。如“王志东出局被迫无奈”(《财经时报》2001年6月5日),“滨州中小学采用新的考评机制,3500名教师‘出局’”(《齐鲁晚报》2001年11月15日)。
失去机会。如“为签约刘德华,李纹踢莫文蔚出局”(《南方日报》2001年3月3日)
不流行不时髦(与“in”相对)。如“麦当劳、肯德基、玻璃幕墙、捣浆糊一一出局”(《申江服务导报》2001年6月20日)。
以上含义都与“淘汰出局”有关,带有贬义。惟有一个用法,却是中性的,不含“失败”之意,一般用在证券业中,比如:“东欧出局,ST金马再生变故”(《证券时报》2001年9月2日),这里的“出局”是“退出”“离开”之意;“青海明胶:建议上涨时出局”(《证券时报》2001年5月27日),这里的“出局”又是股票“出仓”的意思。
从“出局”的流行,我们看到了大陆与台湾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的一个侧面。我们可以想象,今后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像“出局”一样的词语涌现出来,突破常规,打破禁锢,从而丰富汉语的词汇及表现力。
作者: 施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