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40|回復: 0

[汉语词典] “革命”一词出自周易 中西内涵稍有别

[複製鏈接]
济世 發表於 2007-4-24 09: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星岛环球网
齐宣王有一次询问孟子关于“卿”的问题,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意思就说国君有重大过错就劝谏,反复劝谏而不听从就更立国君。齐宣王的神色一下子变了,孟子赶紧说:“王勿疑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宣王的神色这才安定了些。
孟子认为,贵戚之卿可以在君王不称职时去旧君而立新君,主张对桀、纣这类作风残暴、“拒谏饰非”、不接受权力制约的君主,进行革命。
“革”的本义是皮革,去兽毛而为兽革,于是便有了变更、改替之义。“命”在该语境中则专指“天命”。因为君王宣称统治“受命于天”,则君王对天命的违背必然成为将其废黜的合理依据。
“革命”一词在现存的中国古典文献中,首见于《周易》的“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以及《尚书》中的“革殷受命”。对桀、纣这样的暴虐君主,《周易》认为,应该革命。
唐代儒家孔颖达的《周易正义》中得对此作了解释,认为“天地之道,阴阳升降,温暑凉寒,迭相变革,然后四时之序皆有成也。……夏桀、殷纣,凶狂无度,天既震怒,人亦叛主;殷汤、周武,聪明睿智,上顺天命,下应人心,放桀鸣条,诛纣牧野,革其王命,改其恶俗,故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对做坏事的国君,已有“将安用之”、“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甚至“失则革之”等类说法。不过,在中国,这种革命的观点往往只是要求易姓改朝,把暴君赶跑取而代之,并没有触及制度的建构。
在西方,1662年克拉伦登伯爵一世爱德华・海德使用“革命”一词来形容英王查理二世的复位。之后这一术语又被用来描述詹姆斯二世退位的政治事件。于是“由此例首创了这样的概念,即通过这类革命性的变化可以获得一种理想的秩序。”(《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革命(revolution)一词来自古老的占星术。据说,当占星术家根据星体所处于或将要运行到的位置而预言的命运,突然发生转变时,即是所谓的“革命”。
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他们的领导者不是把自己的行为表现为除去一个过时的政体,恢复一个传统的秩序,而是力图使整个旧政权名誉扫地并建立一种肇始一个新时代的政治与社会制度。因此,从1789年起,‘革命’的含义就不仅仅只代表对僭主制的反抗,它还意味着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
可见,中国与西方的革命还是有所不同的。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