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60|回復: 0

[汉语词典] “仍”乃曹雪芹之原“字”原味

[複製鏈接]
济世 發表於 2006-12-15 11: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学术论坛
陈曦钟先生在《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三期《“仍”字释疑》文中言: “ 上述《红楼梦》中的两个 ‘ 仍 ' 字,自然也相当于 ‘ 乃 ' 字无疑了。 ”


  笔者以为,这是误解曹雪芹 “ 仍 ” 字义。曹雪芹在这两处 “ 仍 ” 字仍作 “ 仍然、依旧 ” 义,并不通 “ 乃 ” 字用。以下拙见,就教于陈先生及专家。


  现根据陈文所引庚辰本二十三回照抄如下:


  如今早(且)说贾元春,因在宫中自编大观园题咏之后,忽想起那大观园中景致,自己幸过之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骚扰,岂不谬(寥)落。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何不命他们进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却又想到 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不比别的兄弟,若不命他进去,只怕他冷清了,一时不大畅快 ,未免贾母王夫人忧愁,须得也命他进园居住方妙。想毕,遂命太监夏忠到荣国府来下一道谕,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各处收拾打扫,安设帘幔床帐(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另据陈文所引欧阳健先生语: “ 故程本作 ‘ 命宝玉 也 随进去读书 ' ,脂本改 ‘ 也 ' 为 ‘ 仍 ' ,更是错上加错,不仅说明庚辰本晚于程本,而且简直就是直接依据程甲本抄录而窜行脱文的。 ” (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陈先生在文中解 “ 只管 ” 为 “ 尽管 ” 义,解释庚辰本脱文事,笔者都认同。本文只单说这个 “ 仍 ” 字。


  也许我生性愚钝,我对陈曦钟先生的话 “ 仍 ” 通 “ 乃 ” 和欧阳健先生的话 “ 仍 ” 改 “ 也 ” 看不明白。但我看曹雪芹的话倒看得明白。这个 “ 仍 ” 字照应前文 “ 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不比别的兄弟,若不命他进去,只怕他冷清了,一时不大畅快 ” 。这话很明白,元春知道(理解)宝玉和姐妹们(含钗黛等)一块儿吃住玩耍,作诗聚会等,离不开姐妹们。如第七十一回,宝玉说:“我能够和 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 这次,元春命(让)宝玉仍随众姐妹一起进园,也就是 “ 仍然、依旧 ” 让宝玉和众姐妹在一起之意。 这一段话也是照应前不久(第十七十八回)元妃省亲一段话: “ 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每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前,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形有如母子。 ” 元妃见了宝玉, “ 携手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 ‘ 比先竟长了好些。 ' 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 元妃对宝玉 “ 怜爱 ” 有加,也了解宝玉和众姐妹分不开,元妃有意让宝玉 “ 仍 ” (仍然、依旧)和众姐妹在一起,不让宝玉和众姐妹分离,免得宝玉 “ 冷清 ” 。这也是元妃让众姐妹替代自己离去的空缺,代为照顾陪伴宝玉之意。这个 “ 仍 ” 字充分体现了长姊元春的一片 “ 怜爱 ” 之心。曹雪芹下一 “ 仍 ” 字,含意丰富,这对了解元春心事宝玉性情及宝玉和元春和众姐妹的关系很有意义。另外, “ 也随 ” 含意是宝玉 “ 随从 ” 众姐妹进园, “ 仍随 ” 含意是宝玉和众姐妹 “ 一块儿 ” 进园。 “ 也随 ” 是附属关系, “ 仍随 ” 是并列关系。元春原意是要宝玉仍和众姐妹一块儿进园,不是程高所谓 “ 也随 ” (跟随)众姐妹进园。 “ 也随 ” 把宝玉降格为低众姐妹一个档次,不合曹公原意。归结起来就二句话,元春意:宝玉原来就和众姐妹一起,现在仍和众姐妹在一起。


  如按 “ 乃 ” 字 “ 也 ” 字解,以上意义全无体现。 “ 乃 ” 为误解, “ 也 ” 为 “ 呆看 ” (脂批),全没读懂曹公原文原字原意。程高比曹雪芹低一个层次,也体现在这个字上。欧阳健等人拿这个 “ 仍 ” 字作文章,是找错了对象,使自己落入到了 “ 呆看 ” 这个层次。相反, “ 仍 ” 字仍能体现 “ 脂前程后 ” 。 “ 仍 ” 只会(程高)改为 “ 也 ” ,往低层次俗字改; “ 也 ” 不会改为 “ 仍 ” ,往高层次雅字改,没人(含批者抄手)有这个水平,只有原作者曹雪芹有这个情怀。曹公原 “ 字 ” 原味 ――“ 仍 ” 也。曹公的字是 “ 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 (脂批),此一证也;曹公的文字往往 “ 一笔作二三笔用 ” (脂批),此亦一证也。


  再看第二例。第四十一回:


   妙玉斟了一 盏 给黛玉。 仍 将 前番 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这里的 “ 仍 ” 仍然是 “ 仍然、依旧 ” 之意,而不是陈文的 “ 仍 ” 通 “ 乃 ”――“ 于是、然后 ” 之意。


  依原文理解,作者之意,妙玉 “ 前番 ” (前次)曾将 “ 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斟茶与宝玉 ” 。前次没有明文写,这里暗笔(补文)交待。这是曹雪芹惯用的 “ 狡狯 ” 之笔,摇曳 “ 生姿 ” (周春语)。怎么玩味是读书人的事。连大某山人也评曰: “‘ 仍 ' 字可思,况继 ‘ 前番 ' 两字乎! ” 古人更知通假字,为何不作 “ 乃 ” 字思。


  如果结合全书来看,用 “ 仍 ” 字是正确的。宝玉和妙玉的关系另有一番意味。此次宝妙初次会面,但两人却很熟,以前必有交往,这是暗文。妙玉有洁癖,却用自己吃茶的绿玉斗斟茶与宝玉,说明二人关系很亲密,非同寻常。非同寻常就非一日之功,可思。为说清楚这个 “ 仍 ” 字,略说几句宝妙关系。


  妙玉的判词是:


欲洁何曾洁 ,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的歌词里有二句: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妙玉虽为尼,但带发修行,有才有貌,凡心不死,青春骚动。最终:洁落空,空有洁,下场悲,公子叹。


  宝玉是什么样的人,本人另有专文探析宝玉的 “ 情 ”“ 色 ”“ 意 ”“ 淫 ” 多色性格 ―― 宝玉乃 “ 五色花纹缠护 ” 的 “ 宝玉 ” 。拙文探析宝玉的 “ 情爱 ” (黛) “ 情色 ” (钗湘妙卿凤) “ 情意 ” (晴平钏鹃鸳等) “ 情淫 ” (袭等)。宝玉是多情痴情泛情之人,是情种,柔情万种。这里别的不讲,单讲宝玉和妙玉就有一种情色的模糊关系。书中也多次点到,只举二例。


  第五十回。


  李纨对宝玉说: “ ……今日必罚你。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 ” 众人都道这罚的又雅又有趣。


  似乎众人也知道宝玉和妙玉关系不一般。 “ 又雅又有趣 ” ,指宝妙关系特别又不伤大雅。而多数人 “ 可厌妙玉为人 ” ,反过来说是妙玉也 “ 厌 ” 众人,但妙玉为何不 “ 厌 ” 宝玉,这里面有文章 ―― 此皆是暗文。而宝玉乐意(正中下怀)去折梅,一折就能折回梅来。当然,折梅也是虚写,读者并不知道宝玉折梅和妙玉如何 “ 情 ” 一番。曹雪芹写宝妙关系总是点到为止,留下想像空间。以宝玉的(天然) “ 调情 ” 艺术和飘逸神采,妙玉定坐薄团不住。


  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妙玉叫人给宝玉送粉签,上面写着: “ 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 。宝玉郑重其事相当认真的回帖,还亲自送去。回帖云 “ 槛内人宝玉薰沐谨拜。 ”


  妙玉不向别人 “ 遥叩芳辰 ” ,专向宝玉 “ 祝你生日快乐 ” ,可见妙玉心中时有宝玉,或者说,宝玉在妙玉心中有份量。妙玉人在 “ 槛外 ” ,心在 “ 槛内 ” ;宝玉人在 “ 槛内 ” ,心通 “ 槛外 ” ,二人打通 “ 槛外 ”“ 槛内 ” ,此亦是曹雪芹一生花妙笔也,给二人增色不少,也是表现宝妙二人性格的丰富性。实际上这也是曹雪芹写出(颂扬)妙玉压抑不住的人性人情,是曹雪芹反对封建桎梏的一种情绪泄漏。


  现在回过头来谈妙玉的 “ 仍 ” 字,就好解了。曹雪芹在这里点一个 “ 仍 ” 字,是和前后文照应贯通的,是符合宝玉妙玉性情及事态的,很顺当,很有意味,也很好理解。如把 “ 仍 ” 字按 “ 乃 ” 字解,意味全无,跟前后文的关系这里就断了线,曹公点到为止的艺术氛围也荡然无存。


  再:如按 “ 乃 ” 字解, “ 前番 ” 二字多余,赘语;按 “ 仍 ” 字用, “ 前番 ” 二字才有着落。 “ 仍 ” 和 “ 前番 ” 照应。


  另,还有一例,和以上两个“仍”字用法类似。第二十一回,“湘云仍往黛玉房中安歇”(庚辰本程本同)。查前文,这是湘云第一次正式露面出场,明文写到湘云之事(第五回判词图谶歌曲暗指到湘云和第十三回《葬可卿》“史鼎夫人来吊唁”脂批有“伏史湘云”语)。这里,曹雪芹用“切入”法(当今现代派电影手法,二百多年前曹公已用),把湘云硬“切”进来。但看二十、二十一回,湘云却和贾家和众姐妹和宝玉很熟(不烦举例),是贾家的常客,所以曹雪芹写“湘云仍往黛玉房中安歇”,也就是湘云仍然和以前一样往黛玉房中安歇。这和前后文是贯通照应的。这个“仍”字省去多少篇幅,点出多少暗文。此三“仍”字意味深长,艺术效果独特,是曹雪芹的一个笔法。


  写到这里,想起《红楼梦》里怎样用 “ 乃 ” 字。仅查了第一回,就说明了问题;当然,也查了第一回的 “ 仍 ” 字。第一回用 “ 乃 ” 字十五例。为避免行文累赘,只举前五例:


“ 乃 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 ”


“ 二仙知不可强制, 乃 叹道:…… ” 。


“ 石头听了,喜之不尽, 乃 问道:…… ”


“ 空空道人 乃 从头一看, ”


“ 乃 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 ”


  第一回用 “ 仍 ” 字一例 :


“ 雨村收了银子,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 仍 是吃酒笑谈。 ”


  从第一回可看出,作者 “ 仍 ”“ 乃 ” 并不通用,意义分明。 “ 仍 ”“ 乃 ” 可通用,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 “ 仍 ”“ 乃 ” 不通用。在古代, “ 仍 ” 通 “ 乃 ” 一般是在文言文中,如陈文举例。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主要以北京地区的生活语言(口语)提练艺术加工而成,可称白话小说(相对于文言文),所以 “ 仍 ” 不好通 “ 乃 ” 。二字各司其义,理所当然。


  曹雪芹是文字文学大师,是精通文字用法和善用语言表现的,当然懂得 “ 仍 ”“ 乃 ” 如何适用。曹雪芹情感情思丰富复杂,不可以常人常规眼光看之。不可强解 “ 仍 ” 通 “ 乃 ” ,以俯就程高、欧阳健等先生 “ 仍 ” 错之意。我们有时只有望曹兴叹,不可 “ 削足适履 ” ,或佛头着粪。《红楼梦》中确有些矛盾之处,含混之处,只有按曹雪芹原意本意理解,不可曲解误解他意。




2005 年 6 月 2 日
作者:展静

(此文原载《红楼梦学刊》2006.1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