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38|回復: 0

[汉语言文学] “不通‘小学’,则不通‘经学’”例 (1)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1-7-25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国学数典
目前国内正在掀起读经热,各种各样的读经班、私塾、书院,如雨后春笋拔起于全国各地,势不可挡,这是大好事。原因很清楚,现行体制下的教育,已无力完成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觉悟、有知识、有能力接班人的重任。而体制下的教育要改革,又谈何容易?这几十年的改革现实,已使人们不再寄予希望,所以才出现以上这种形势。在这新生事物身上,我认为,寄托着教育的理想、民族的希望,包括南方科技大学这样的公立学校。


    然而,从这些年私人办学的实践来看,也出现了些令人担心的现象。


    现在的办学者,大都是基于以上认识以及满腔的热情来办学的,这是很可贵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近百年来的极“左”思潮,以及“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商品大潮中“一切向钱看”思想的影响,现在真正懂得国学、懂得教育的人已不多,包括大学里的教授。因此,大多数办国学者应该一边育人,一边学习:学国学,学教育。在办学中,逐步把自己变成内行。须知,外行最终是搞不好教育的,这是六十多年来的沉痛教训。


    国学经典,都是印在书上的。他们都是用古汉语、古汉字作为载体的。古汉语、古汉字是和现代汉语、现代汉字有较大区别的语言文字。虽然有的国学经典已经用现代简化字排印了,但它们与现代汉字毕竟不是一回事,只是形似而已,字形、字音、字义都不相同。所以读经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识字问题。识字教学,古代称为“小学”,因其在小学进行。所以古代即有“不通‘小学’,则不通‘经学’”的说法,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今天的读经,要真正读懂经典,也必须打好古汉语文字、音韵、训诂学基础,这是毫无疑义的。


    下面,我们举些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易经》之“易”是什么意义?


    ①“易 ,飞鸟形象也。”
    ②“易,蜥易,i蜓,守宫也。象形。”
    ③“《秘书》说曰:‘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④ “易者易,变易也,不易也。变易者其气也,不易者其位也。”


    从“易”字的本原来说,这些解释都不对。


    易,甲文作t、s、p,为甲杯倾水于乙杯;后又简化为易(金文)。易,P也。易,音羊益切(《广韵》),上古定母锡部入声;P,亦上古定母锡部入声也。
因此“简易”、“变易”、“不易”三义,为引申义,为《易》之用,《易》之流;而“交易”、“交P”才为本义、本位,《易》之源也。
《易经》《乾》卦之《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行”为何义?


    ①“行者,运动之称。”


    即把它解释为动词,从此处“行”字的本原用法这一角度来说,这种解释是错的。


    “行,性也。”才是它的准确解释。这就是说:行是性的通假字,“天行”就是“天性”,就是天的本性、规律。也可解释为天道,“行,道也。天行为天道也。”但必须说明为什么。天性既为健,作为天的一份子――人,当然就应该自强不息了。也就是说,人性亦本如此。我们平常讲的人的品行,实际上就是品性;操行就是操性。


    从修辞学上来说,也可作出如此判断。见《坤》卦之《象》曰: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根据古文章学与修辞学,我们就可以知道它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对文。地势是名词,天行也一定是名词,而绝不是动词。
再举《老子》例子:

    “道,可道也,非常道也。”(第一章)
   

    这句话我们从字面上是读不懂的:为什么可道之道,是非常规之道呢?非经常之道呢?有了文字训诂学知识后,我们知道了:“常”原来是“恒”的避讳字,避汉孝文帝刘恒讳,这叫同义字避讳。《尔雅•释诂》:“恒,常也”;《易•象下传》:“未变,常也”;上古“恒”、“常”同义,长久不变之意,形容词。今“常”为“经常”、“通常”意,已变为副词,恒、常已有别。所以,知道这句话实际上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就好理解了。人们认识到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的大自然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因为人们对大自然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再看: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蚤服;蚤服,是胃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第五十九章)


    这“啬”字如何讲?

“非贬义之‘吝啬’,是褒意,即‘俭省’。这是老子极力赞颂美德的概念。”


    说得多好啊!殊不知,这个“啬”字是“稼穑”之“穑”字的本字,古文为上面两个禾字,下面一个古仓廪的“廪”、即㐭字。即有了庄稼,仓廪才有粮食的会意字,指的是务农的重要性。至于说后面的“夫”、“蚤服”、“胃”等字词,没有“小学”知识肯定是读不懂的了。再看:

“大方o禺,大器免成,大音希,大象o刑,道Jo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第四十一章)


    这都是帛书本的写法。这下,否定《老子》的人认为又找到可靠证据了,《老子》的愚民观在“大器免成”得到很好的证明。他们不知道“免”是“晚”古字。诸如“禺”、“希”、“刑”之类也如此。


   再看第二十二章:

                       
“‘曲t全,
枉t正,
洼t盈,
敝t新,
少t得,
多t惑。’
是以}人桃唬
以樘煜履痢!


    对“曲”字的理解,一般是“弯曲”;但下文已经有“枉”字了,不可能重复,何况根据上下文,“(弯)曲”与“全”不是一组反(对)义词。于是有人根据:


“曲,局也。”(《释名•释言语》)
“不教不局。”(《诗•正月》)《毛传》:“局,曲也。”
“老聃之道,人皆求福,己独曲全。”(《庄子•天下篇》)


    解释为“局限”,有的解释为“委曲”。


    这些解释,与整段话(一章)文义都不贴切,训诂学上把这叫作“未安”。实则,“曲”是“阙(缺)”的通假字。请看:


    曲,溪母屋韵;阙(缺)溪母月韵,谓之“一声之转”后通假。现代吴语“曲”就读为“阙(缺)”。这样,“缺则全,枉则直”就说得通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