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67|回復: 0

[汉语言文学] 动宾式合成词的词汇化衍生方式研究述评(2)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11-6-16 15: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北方教育
其舍人得罪信,信囚,欲杀之。(《汉书•韩信传》)
  (三)韵律构词
  冯胜利指出:“语言除了语音p句法p语义等不同层面之外,其韵律结构也应视为语音中相互作用的诸多层面中的一个重要的p独立的层面。” [12]我们的词感,正源于韵律这一层面。就是说,“睡觉”、“走路”等形式在句法上虽然不是词,但在韵律上却是“词”――韵律词。韵律词是语言韵律系统的产物,它的基本形式是音步(双音节),所以只要满足音步,就是韵律词。
  同时,他指出语素+语素是复合词产生的一般方式,因此音步的实现跟复合词的实现便“合二为一”。就是说,简单复合词的实现必然可以满足音步的要求;另一方面,音步的实现(一个音节加一个音节)则不可避免地导致复合词的出现。
  将音步设定为汉语的两个音节,未尝不可,但“只要满足音步的基本要求,就可以是一个韵律词”的结论,却值得斟酌。因为,既称“韵律词”,就必有词的特征;倘无词的特征,又缘何称词?我们承认,大部分满足音步要求的双音节组合体具有词的特征,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双音节组合体虽能满足音步的要求,却未必具有词的特征,或者说未必符合一般人的“词感”。  
  (四)动宾短语变为双音词
  如“冠军”:
  勇则冠军,威能振敌。(唐李德裕《授石雄晋绛行营节度使制》)
  父操,轻侠有膳气,孙策初兴,每从征伐,常冠军履锋。(《三国志•吴志•凌统传》)
  以上例子中的“冠军”为动宾短语,义为“冠于军中”,即在军中数第一。“冠军”与“振敌”对举,更能证明“冠军”是动宾短语。后来“冠军”发生了词汇化,如:
  父命酃出应童子试,辄以冠军补弟子员。
  此例中“冠军”已经成为一个名词,指“第一名”。到现代汉语中变为专指“比赛中的第一名”。
  又如“责备”:
  是故君不责备于一人。(《淮南子•汜论》)
  人之才不能尽晓,天不以疑责备于人也。(《论语•感类》)
  然《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新唐书•太宗纪赞》)
  以上三例中的“责备”是动宾式短语,“责”是一个动词,义为“要求”;“备”在这里是一个抽象名词,义为“完备”。整个短语义为“要求完备”。
  时辽事方棘,上疏责备群臣。(《明史•周宗建传》)
  上例中的“责备”已经粘合成一个动词,义为“谴责、批评”。
  (五)重新分析 ①
  董秀芳认为双音词内部形式的重新分析,从宾语上讲,就是当一个词的内部形式模糊之后,语言使用者将一个不知其内部结构的形式归入自己熟知的类。[5]在这种重新归类的过程中,类推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语言使用者在心理上很容易把一个未知形式归入一个强式结构类型中去。由于动宾式是动词的一个强式构词模式,因而一些内部形式模糊的双音词被重新分析为动宾式词就不奇怪了。如“睡觉”,本是一个连动式短语,意思相当于“从睡梦中醒来”,但它被重新分析为动宾式合成词之后,有“睡了一觉”的说法。这是因为“觉”最初的语义已不为普通人所知了,但是“睡”的动词性很强,而且常用。
  
  (六)语素合成
  李如龙认为:就汉语的情况说,从上古时期起,就开始了从单音到多音的词汇衍生。[13]早期汉语的语素合成词的形式是历经过一个历史过程的。开始时先作为词组,用得多了,意义也经过整合和浓缩,后来就变成了词。例如,述宾式的名词有“司马p将军”,动词则有“奔命p告老”。
  (七)比喻词汇化
  刘大为认为死比喻、活比喻并不是一对语言学的术语,但是它们直观地描摹出了我们对比喻的两种存在形式的感受。[14]进入了概念系统而更深刻地左右着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和思想结构的,是看似平淡无奇的死比喻,如“不要试图钻法律的漏洞”、“上海的魅力将在法国人民心中扎根”。死比喻作为词语单位,同时又能携带原有的比喻关系被反复利用,就有了词汇系统成员的资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死比喻称为词汇化的比喻。然而有些词语化了的比喻却因为它所指向的对象在其他环境中也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或者这些比喻能够将越来越多,有相似关系的对象同样纳入自己的关系中,这些词语化了的比喻开始被人们在新的环境中使用。
  我们认为刘大为所说的“比喻词汇化”中的“比喻”是隐喻学中的概念,不是修辞手段,而是人类普遍具有的认知模式。
  词汇化与语法化一样,都是语言单位从理据清晰到理据模糊、从分力到融合的变化过程。汉语不仅可以为研究语法化提供很多颇具启发性的材料,而且在词汇化方面的研究资源也是得天独厚的。希望我们在词汇化研究中,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挖掘材料,考虑问题,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期待能更深刻地了解汉语的历史,更科学地分析汉语的现状。(作者:李春霞)
  
  
  参考文献:
  [1]GIVON T.Historical syntax and synchronic morphology:an archaeologist’s field trip[J].Linguistic Society,1971(7):394-415.
  [2]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3-4.
  [3]胡壮麟.语法化研究的若干问题[J].现代外语,2003(1):85-92.
  [4]李健雪.论作为语法化反例的词汇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6-90.
  [5]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6]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3):225-236.
  [7]徐时仪.论词组结构功能的虚化[J].复旦学报,1998(5):108-112.
  [8]董秀芳.“不”与所修饰的中心词的粘合现象[J].当代语言学,2003(1):12-24.
  [9]张世禄.张世禄语言学论文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
  [10]SAUSSURE.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1]LANGACKER R W. Mechanisms of syntactic change[M].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77.
  [12]冯胜利.从韵律看汉语“词”“语”分流之大界[J].中国语文,2001(5):27-37.
  [13]李如龙.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及其流变[J].语言文字学,2003(2):68-76.
  [14]刘大为.比喻词汇化的四个阶段[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25-31.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