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中国汉学网 3非对称繁简字的问题可以妥善解决
打通新式汉字与老式汉字的对应关系,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项:⑴非对称繁简字问题;⑵非对称异体字问题。
有许多大陆人,在使用繁体字时常闹出许多笑话,如把“写字板”繁化成“字”,把“皇后”繁化成“皇後”等,病根就在繁简字不能一一对应上。正如董琨先生所言:有的人不明白有的字繁简转换并非单一对应关系,于是随意代替。如内地一个京剧团到台湾演出,把武松写成武“”,武松的“松”成了肉松的“”。不知道这本来就是两个字,而不是一繁一简。要显得有文化,结果弄巧成拙,贻笑大方。对此,本人曾做过初步的调查和研究,编制了《非对称繁简字对照表》(见《语文建设通讯》(香港)第53期),提出了一个《非对称繁简字的调整》方案(见《语文建设通讯》(香港)第65期)。现择要概述如下:
⑴《非对称繁简字总表》
根据我们的调查统计,在7000通用字范畴内,共有非对称繁简字117组。大体上可以分为:
⑴一个简体对应几个繁体的;⑵一个简体对应一个繁体,但意义和用法不尽相同的;⑶一个繁体作部分或分头简化的。具体汉字见下表:
其中,以下13组不能正确地“繁转简”,其余104组不能正确地“简转繁”:
(仇、雠)、海ǘ、海 乾(干、乾)x(合、阁) 夥(伙、夥)
藉(借、藉) w(克、w) t(了、t)N(么、麽) O(苹、Pin2)
N(余、馀) 摺(折、摺) 徵(征、徵)转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