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城市快报
旧时挑担串巷“卖豆腐”的营生本小利薄,且十分辛苦。由此产生一些俗语,例如“夜里寻思千条路,早起还是卖豆腐”,道出人生的苦涩和无奈;“卖豆腐的掉在河里――人死了架子不倒”,“架子”本指盛放豆腐托板的多层木架,双关转指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坏作风;“卖豆腐的摔挑子――倾家荡产”,指全部产业毁于一旦;“关公卖豆腐――人硬货软”,指表面强硬,却没有什么真本事;“武大郎卖豆腐――人■货软”,比喻性情懦弱,本领稀松;“吃豆腐报肉账”,比喻虚报冒领。
豆腐制品也成为含义新奇的熟语,例如“豆腐干”,比喻发表在报刊上的篇幅短小的诗文;“冻豆腐――难办(拌)”,指事情棘手难处理;“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比喻某人虽名声不好,但有能力或专长而受欢迎。
关于“豆腐渣”的熟语更多,如“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豆腐渣”“自己夸成一枝花,别人贬为豆腐渣”“豆腐渣下水――一身松”等。“豆腐渣包包子――捏不到一块儿”,比喻对立的双方难以沟通合作,或情感相悖的男女难以结合到一起;“豆腐渣贴门神――两不粘”,比喻双方各行其是,互不相干;至于“豆腐渣工程”,则耳熟能详,尽人皆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