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45|回復: 0

[論史] 决定楚汉人才流向的是天下大势与刘项集团背景(6)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1-12-13 11: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凤凰网
西楚内部上层存在派系纷争,同样下基层地方势力亦是异常庞大。楚汉战争期间,多数地方势力参与战争,如萧公角抗彭越,被彭越所杀(59);楚将军薛公于东阿被彭越所杀(60);柘公王武等人(注解14)投降刘邦,又反,被曹参;灌婴击破;留公救齐亦被击破(61);楚将公杲在鲁北被灌婴击破(62);项羽使薛公、郯公复定淮北,郯公在下邳被灌婴击破,薛公被杀(63);终公守成皋,被刘邦所破(64)等等。楚制度中公者即为县令(注解15),以上所叙述的诸公未见其功绩,却在楚汉战争中或处于战事之关键或属于重要之角色,估计是地方势力,项羽不得不在一定的时候所依靠他们,而他们或是能力不足或是随风倒,亦可证实西楚国内部基层之松散。
西楚王国内部集团的松散,使其缺乏足够的向心力,凝聚力,不但对外作战效率低下,而且其内在成员亦无同舟共济的精神,存在胜则挟敌自重,败则各奔东西的局势。由上所论,西楚集团的内部松散亦是导致其人才外流的根源。
5,刘邦与西楚集团的关系决定了人才的外流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刘邦的丰沛故人集团是个严密的利益性集团,故项羽想分化瓦解刘邦集团难上加难。反之,刘邦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其出身楚集团,和诸多西楚权贵有交情而对其分化瓦解收买。
典型的如项伯,正是因为张良曾经和其有过命交情被刘邦收买。同样楚汉时期另有两个事例不容忽视,汉二年四月,刘邦兵败彭城,项羽手下大将丁公“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鲈眨 膘妒嵌」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65)。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载宁陵侯吕臣的功劳有一项:“为上解随马”(66),学者周骋怀疑其人就是苍头军领袖吕臣,因为“所谓解追兵,无非是与追击者套交情,而能如此者,肯定是大有面子之人。在当时的情况下,有此面子者,也只有陈胜、楚怀王的老臣吕臣能办到。”(67)。从这个两个例子看,刘邦和西楚集团内部权贵有藕断丝连之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多次在自己危机时救命,而西楚内部集团的松散亦使这些西楚权贵们乐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两方之间的交情,甚至刘邦战败时,不少刘邦的将士暂时寄居在项羽那里,转而又投奔回来(注解16)。而项羽势弱时,这些人凭借和刘邦的老交情或恩惠又重新转变立场,改做刘邦之臣,可谓是万全之策。
由此可见,刘邦出身于楚集团,与西楚集团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使得刘项就算对立,其属下依然保持相当的友好关系,而人才流动亦是墙头草的生存之道。
总上所论,天下大势,集团背景是楚汉时期人才背楚亡汉的主要根源,而把它简单的归结于主观用人,失之浅薄。

四:刘,项用人优劣之探讨
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断定楚汉时期人才背楚亡汉主要是客观局势所左右,在主观上刘,项都是求才若渴,欲收天下之英才为己所用。虽然两人都有用人才的主观意愿,但是是否在实际用人方法上策略上有所优劣呢?我们来具体探讨这个问题。
在楚汉时期,刘,项的用人方法一致公认的是刘邦慢而少礼,但是能饶人以爵邑;项羽恭敬爱人,但是不能给人以利。后世把这种现象当成项羽小气或刚愎自用。由上面论述可知,项羽“行功爵邑,重之”的主要原因不是其人小气或妒忌贤能,而是有客观形式所决定。如果把这个当成用人的方法略显浅薄。
1,项羽的用人手段
关于项羽的用人手段,由于史料的缺失以致历代研究者都没有涉足这个课题。从零散的历史资料或可以勾勒项羽的用人手段。早期,项羽叔父项梁在吴中阴以兵法收罗人才,项羽亦参与之“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68)。这里项梁阴以兵法不知道其何手段,想必有一套用人方法,项羽以后的人才运用上必然受其影响。项羽出身军事世家,又以带兵起义出身,项羽早期的用人经历都以军事带兵有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韩信语);“项王伐齐,身负板筑,以为士卒先”(随何语)。项羽早期的用人主要体现在与士卒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精神力量,由此项羽军也显示强大的战斗力,史记多次有项羽出现而汉军畏惧逃走的描写,亦证明项羽在当时具有偶像般巨大精神作用,一致项羽死后,鲁地不下“(刘邦)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69)。
仅与士卒同甘共苦,以身作则在早期军事领域中项羽是无敌的,但是随着项羽由军事家转变为独霸一方的领袖是不够的。项羽成为政治家时在用人上不但保留了军事上与士卒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作风,而且增加了不少政治权谋的手段。这种转变是从巨鹿战后开始的,项羽利用灭王离军的威势震撼诸侯,又以章邯的威胁整顿诸侯,最后用分封来打动诸侯,把诸侯牢牢的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对章邯项羽也显示恩威并用的手段,先是武力打击,再是许诺封王,“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70),可见这种手段的有效。
后世都认为项羽刚愎自用或自持勇武不屑于用人才,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范增被项羽尊为亚父,韩信,陈平都是项羽亲自提拔,对王陵等人的拉拢可见项羽相当重视人才。至于有人以项羽亲征胜利,不亲征则失败认为项羽个人能力强而不重视人才,这种说法是没有看到西楚内部势力的纷乱而导致项羽无法尽用人才的尴尬。
恭敬爱人,礼贤下士一直是项羽用人的核心思想,这种核心思想使得“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陈平语),使得敌方亦赞叹其“仁而爱人”(高起、王陵语)。这种核心思想是个性使然还是家庭熏陶(注解17)不得而知,或两者皆用。后世或有看到项羽这种核心思想,但是忽视项羽用人权谋的一面。以远者近之,贱者贵之,这种传统权谋之术收诸侯以为己用;以权利平衡来维持西楚王国的内部矛盾;甚至还以他人之军为我所用(注解18)。由于史料的缺失,对项羽的总体用人手段亦是很难一窥全豹。
2,项羽的用人缺失
无可玮言,项羽在用人上亦有很多缺陷。下面根据有限史料来探讨项羽用人的失误。
第一缺陷是不善于用小人。陈平曾指出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多不归附项羽,估计除了得不到封爵行赏外,主要还是项羽不善用小人。鸿门宴前刘邦左司马曹无伤眼见刘邦将为覆灭,暗中通信项羽,以求封赏。虽然曹无伤是典型的小人,但是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内线。但是项羽显然不屑用这等小人,轻易就卖给了刘邦(71)。

第二缺陷是个人能力太强,不能发挥属下的独立性。灭秦战争及楚汉战争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在项羽的帐下将领基本都是屡战屡胜;而失去项羽的统率,几乎都是屡战屡败。典型的如英布在巨鹿之战英勇无比,但是后来背叛项羽轻易就被击败。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了项羽个人能力太强,而且也不注重培养手下独当一面的能力,以致手下对其有严重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项羽对其士兵的巨大精神力量使得其他人无法有效的用来独当一面,可以说项羽的军队被项羽培养成失去项羽就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虽然在军事上项羽是无敌的,但是显然达到这样的形式,显然不利于属下的培养。韩信亡楚归汉,很大程度上亦是在楚营得不到发挥的缘故。
第三缺陷是不能全面的用一切手段拉拢人才。学者阎盛国总结刘项在劝降方面的优劣认为“(一)刘邦的劝降态度是积极的,主动的;项羽劝降是被动的,消极的。(二)刘邦‘降城即以侯其将’;项羽以人质威胁。(三)刘邦对待投降的将士优礼有加,破格提拔任用;项羽大肆杀戮,很少利用”(72),虽然其总结有不少片面之处,不过却指出一个很关键的地方。项羽相比刘邦,多是运用战争手段,而没有充分发挥劝降,收买,拉拢等多方面手段。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