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凤凰网 上面从史料角度谈论了巨鹿之战的流程,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一些名将在遇到章邯类似战局的时候所采取的策略来探讨这个问题。
大西庇阿在扎马战役之前,卢古鲁斯在提格拉诺克塔,凯撒在阿莱西亚,拿破仑在1796年北意大利战局,曼施泰因1942年在克里米亚都碰到过类似章邯的战局,之所以选择他们的战例,是因为他们是公认的名将,他们所采取的策略最具备代表性。
大西庇阿是罗马名将,曾在扎马会战击败了西方四大名将之一的汉尼拔。大西庇阿于公元前204年登陆北非,连战连捷,转眼就要围困迦太基的首都迦太基城,这个时候汉尼拔率领部队从意大利回来了。为了避免腹背受敌,西庇阿果断的放弃了围城的打算,向他的援军靠拢,退到迦太基人的产粮地区,吸引汉尼拔前来扎马决战。
卢古鲁斯是本人十分喜欢的罗马将军,他不仅将略一流,难得的是人品一流、长相一流,丝毫不比凯撒、西庇阿等人逊色。公元前69年,他围困了亚美尼亚的首都提格拉诺克塔,亚美尼亚国王不甘失败,纠集了大量部队处于他的外围,不少颇有韬略的人建议国王暂时不和罗马人交锋,而利用骑兵的优势切断罗马人的补给(与英布的作用何其相似,注意,这里说的是骑兵,也正印证我前面所猜测的英布所部的军队成分)。但是国王很难容忍他经营良久的都城就这么被罗马人攻取,而且他认为罗马军队不是他人数众多的大军的对手,决意开战。卢古鲁斯召开军事会议,有的将领认为他应该率领全军前去迎战,有的将领认为他不应该放弃围城,因为城内还有大量的敌人,于是卢古鲁斯使用三分之一的部队围城,防止城内敌人冲出来,三分之二的军队去迎战亚美尼亚国王,鏖战之后将国王击败。《希腊罗马名人传》
凯撒围困阿莱西亚,城里有敌主帅维钦格托列克斯的2万多守军,城防坚固,城外有10多万高卢联军,凯撒自己有7万军队,这个时侯,城内的粮食已经消耗殆尽,凯撒的目标是城内的维钦格托列克斯,因为正是他联合了高卢人来对抗罗马,没有了他,高卢人可能继续一盘散沙。面对这个情况,凯撒围着该城造了两道防线,一条对内一条对外,自己也储备了一个多月的粮食,利用罗马人在土工作业方面的绝对优势,以阻挡两面的高卢乌合之众,维钦格托列克斯最终因为粮尽而投降。
拿破仑在1796年在北意大利围困曼图亚要塞的时候,该要塞虽然很坚固,可是因为地形的原因,用少量兵力就可以将城内兵力堵住,正因为如此,拿破仑每次都是用约四分之一兵力封锁该要塞,然后集中主力进攻对方的援军,如此数番,打败对手强大的援兵达到四次之多。
曼施泰因1942年在克里米亚的战局与拿破仑的形势颇为相似,虽然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中的兵力和他相当,但是他们缺乏机动兵力,突出要塞作战的兵力不会很强,于是曼施泰因用少量部队堵住了要塞部队,集中主力与对方的强大援军交战。
不难看出,章邯做出的选择,应与卢古鲁斯、拿破仑、曼施泰因的选择最为类似。他不会像西庇阿那样后退,因为巨鹿已经接近攻陷,放弃就等于功亏一篑了,而且他认为他自认有足够的信心击败项羽的援军。他也不会做出凯撒的抉择,因为他在土工作业方面根本谈不上优势,而且他的补给线处于项羽的进攻之下,如果采取凯撒的策略,等于坐等断粮。
所以,项羽要想打败秦军,必须首先击败外围的章邯。不打败章邯,何谈围王离呢?
从技术上看,先围王离不大可能,须知王离兵多,楚军则是新败之军,而且是大败。要围困王离,项羽得需要多大一支部队呢,在章邯眼皮底下,难道允许项羽进行土工作业?
从战术上看,假如是先围王离,项羽不是反倒处于腹背受敌的位置了么?项羽本来就没建立补给线,破釜沉舟,随身只带了三天的粮食,全靠就地补给,腹背受敌的话,章邯只要在其外围建立一条防线就足够困死项羽。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人认为项羽只带三天粮食是想在三天之内打败秦军,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首先,项羽本来就没多少粮食可带,“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其次,他是打算渡河之后在赵地就地补给,“引兵渡河因赵食”。因此,完全谈不上项羽孤注一掷到了想只用三天击败秦军的地步。
从战史上看,我们也没看到卢古鲁斯、拿破仑、曼施泰因的围城部队反倒遭遇对手围困的。
我们在此反复论证,无非是想说巨鹿之战的步骤主要是按照《张耳陈余列传》的记载来的。项羽先击败章邯,章邯军队受到重创,而且他连接黄河的补给线遭到破坏,只好引兵后退,一者收拾残部,避开项羽的锋芒,二者向新的地区转移以获取补给。
这个时候王离部队就孤立了,在决战之前,它既受到巨鹿城内赵军的牵制,也受到巨鹿城北的诸侯联军的牵制,等到项羽击败章邯之后,项羽这才可能联合受到胜利鼓舞的各路诸侯去围困王离。王离所部这个时候形势很为恶劣,不仅处于腹背受敌的地位,而且粮草消耗殆尽,后来项羽俘虏了王离,王离的大多数军队也就投降了项羽,涉间不肯投降,但是也无路可走,只好自焚尽忠。
可以说,王离被围后被击败的线条是很明朗的,但是巨鹿之战最为关键的战斗,即项羽击破章邯的战斗,则是我们难以确切的知道是如何做到的,史书上对于这个过程的记载不过十几个字,“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
在此我只能再次谈一下自己的个人意见,章邯全军虽然有30多万之众,但是在于项羽决战的时候,他必须分出大量兵力给王离,可能需要分出三分之一强的兵力,因为王离的作战任务也是很重的,他不仅要对付城内的赵军,也要警戒城北的燕、赵、魏、齐联军,同时,在围城作战中的大量伤残人员也需要交给王离看管。
项羽的总兵力,我们实在难以考证,在下只好根据经验估算了。
亚历山大大帝和汉尼拔的部队,轻步兵与骑兵的总比率约为四分之一,这两者一个比楚汉争霸早一百三十年,一个与楚汉争霸基本同时,应该可以作为我们估算项羽兵力的参考。
如果我们拿这两者的军队来类比项羽的军队,项羽能派出2万人马的机动部队,总兵力可能在八万左右。
假如上述关于两者兵力的假设成立的话,那么项羽与章邯的决战是一场八万人对二十万人的战役。章邯占据人数的优势,可是围城几个月之久,略有疲惫,同时此前被英布的军队屡次袭击甬道得手,士气也有所影响。反观楚军,虽然此前在项梁率领下曾经遭遇惨败,但是英布的几次进攻让他们逐渐恢复了信心,同时,项羽冒着不成功则成仁的心态,破釜沉舟,拼死一战。
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楚军确实是没有更多的选择了,不打败当前的秦军,他们就没有活路。各路诸侯纷纷被秦军击败,假如不打败秦军,那么秦军将夷平巨鹿,扫尽巨鹿城北的诸侯联军,这各个击破的形势最后终将轮到楚军。
宋留被五马分尸的事情不时让楚军诸将心有余悸,那种肢体被活活撕碎的感觉让每一个人都不寒而栗。他们已经无路可退,背后就是黄泉之路。
最后,在楚军主力过河之后,秦军为了消除补给线上的威胁,章邯可能会主动前来寻找楚军决战,让楚军得以能够选择比较有利的地势与有利的时机。
至于其它决定这场以少胜多战役的因素,由于史料所限,在下则是无法知道的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胜利的呼声响彻云霄,项羽率领楚军决定性的击败了秦军主力,近百年来,六国军队面对秦军的虎狼之师,从来没有取得过这么伟大的胜利!秦军虽然被击败,但是章邯仍有20万大军,关中尚未被攻破,如果指挥不当,六国各自为战,秦军仍有可能将六国义军击败,为了彻底推翻秦王朝,六国诸侯、诸将于是推举他做各路义军的联合统帅。
年仅27岁的六国联军统帅项羽,可以说如彗星般崛起,如此年轻却取得如此大的声望,大概也只有拿破仑崇拜的亚历山大大帝能与他相提并论。仅仅两年前,他还是个平民,只是有个名将之后的名头而已。论家世,他与东方大地上有几百年根基的六国王族相比只能望尘莫及;论影响力与号召力,他远远比不上早有豪杰之名的张耳、刘邦、陈余、陈婴等反秦义军领袖;论年纪,他在义军领袖中也只能算子侄辈。他能做上联军统帅,只是因为联军想借助它的统帅才能推翻秦王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