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广州日报
殷商宰丰骨,传河南省安阳市出土,长27.3厘米、宽3.8厘米。刻辞:“壬午,王田于麦麓,获商缳睿王易宰丰,寝小(矢旨)兄,在五月,唯王六祀彡日。”
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拥有较完整体系的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自1899年王懿荣发现并开始整理甲骨文以来,至今殷墟已有15万片以上的甲骨出土,构成了我国最早的文献档案资料库,而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宰丰骨据传也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宰丰骨刻辞刻划讲究,装饰精美,堪称甲骨文中罕见的精品。
甲骨文内容主要是殷商王室的占卜记录,占卜者进行占卜后,将结果以刀刻于龟甲或牛骨之上。由于是汉字的原始形态,又为记载卜辞之用,因此甲骨文字体多呈现古朴之风,甲骨本身亦无装饰,然而其中也有极少数刻划细致、装饰精美,堪称甲骨文中的精品,宰丰骨就是其中一例。宰丰骨刻于殷商晚期的商王帝乙或帝辛六年,呈匕首形,有正反两面。一面刻兽面、蝉纹和虺龙纹,并嵌有绿松石(现存14颗)。另一面有字数不等的两行刻辞,完整无损,记载帝乙或帝辛将猎获的犀牛赏赐宰丰之事。
宰丰骨刻辞布局疏密得当,以双刀法刻成,笔画雄浑,有明显的圆笔、圆圈及圆角,其字形、风格及用笔均与同期金文有相似之处,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毛笔的书写性。其字体章法自然,笔画起止运转清晰,有明显提按变化,结构曲环照应,遒美丰腴,含蓄浑厚,布局井井有条,疏密得当,既能看出刻划的运刀过程,又可看到墨书的笔意,体现出明显的书法气息,是商代书法艺术成熟的标志。
宰丰骨据传同样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初为顾鳌旧藏,后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上个世纪50年代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刘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