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38|回覆: 0

[論史] 宋代『積貧積弱』說商榷(3)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11-12-26 15: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歷史網
三、關於『積弱』問題


  宋代積弱嗎?從表面現象看,它疆域遠不及漢、唐,先後受遼、金、西夏、蒙古欺負,直至亡國,這能說不弱嗎?然而事實並不那麼簡單,請看下面的分析。
  先看北宋,它的對手遼國,確實很強大,宋方幾次出兵,想收復幽、雲等地,均以失敗告終。但隨後遼兵屢屢南下,在河東(今山西)沒有任何進展,在河北,也只奪走易州,連後周世宗從遼方奪到的瀛、莫二州,也不曾奪回去,後來雙方終於達成澶淵之盟,宋方的代價是每年奉送歲幣。這在要面子的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的社會裡,自然是會認爲是丟臉的事,要遭譴責的。然而宋人並不這麼看,最被現代史家稱頌的王安石在【澶州】詩中寫道:『歡盟從此至今日,,丞相萊公功第一。』[18]他不但不認爲澶淵之盟是恥辱,反而認爲那是寇準的豐功偉績。這應當怎麼解釋?和議的達成本身,反映了雙方的軍事實力相當,論騎兵,遼比宋強,但宋方雖然進攻力量不足,防守則有餘,而且經濟實力遠勝於遼,比遼更有耐久力。這樣打下去,誰也吃不了誰,只能是一場無休止的消耗戰,這對雙方來說都是災難,唯有議和對雙方都好,可以有一個穩定的環境,生產能正常發展,生活也會有相應的改善。至於和約的內容,對於軍力稍遜的一方,總是要多作些讓步。就經濟實力較強的宋方來說,付出一些錢財,也並不是難以勝任的負擔,況且,還可以通過邊境貿易(互市)得到補償。用現代的語言說,化錢買安定。
  就西夏而言,宋方的實力應當說要強於西夏,但西夏投靠遼,以遼牽制宋,使宋無法全力對付西夏,戰爭互有勝負,而逐漸往有利於宋的方面轉化,到哲宗、徽宗時,宋已形成三面包圍西夏之勢,而經濟實力不足的西夏,禁不起消耗戰,宋夏的和議,雖然西夏以遼爲後盾,取得宋的歲幣,但它還是以承認宋正統地位爲代價的。
南宋與金的實力相比,起初,金強宋弱,但過了十來年,情況不同了,雙方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於是,出現了第一次和議。不久,兀朮掌權,撕毀和約,全力南伐,企圖滅亡南宋,但在岳飛、劉等軍的連連打擊下,不得不步步後退,宋方開始轉入反攻。如果不是高宗與秦檜蓄意破壞,解除大將兵權,甚至不惜殺害名將岳飛,宋方是完全可能收復失地,至少黃河以南之地是能拿回來的。雙方終於達成和約,宋以歲幣了結。後來完顏亮南下,仍以失敗告終。總的說來,宋、金雙方實力基本相當,宋略弱一些。
  南宋與蒙古相比,軍力不如蒙古,這是事實,但應該看到,蒙古軍在當時是打破天下無敵手的超級大國,被西方目爲黃禍,他們往往只用幾個月就踏平一個國家,唯獨南宋堅持抵抗了好幾十年,讓蒙古可汗死於釣魚城下。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能做到呢?以它的實力而言,幾乎可以說僅次於蒙古,也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國,難道世界上只容許有一個強國,其它都得算作『積貧積弱』的國家?就像現在,美國是超級大國,英、法等國難道都得列入『積貧積弱』的名單之中?
  總結一個王朝的特點,得考慮和其他王朝用同一個尺子來衡量。唐朝曾經輝煌過一百多年,但安史之亂後到滅亡一百五十來年,時間和整個北宋差不多,地盤比北宋大不了多少,如果減去藩鎮割據的地區,中央所能控制的地方比北宋還少得多。它還常常受回紇、吐蕃等國的欺負,農民造反的困擾,軍閥的威脅,也曾被攻破京城,也曾爲了酬謝回紇幫助收復東、西二京,每年付給歲幣絹二萬匹{19},甚至還有極不平等的互市,用大量錢財換得一批不能用的劣馬,這連宋代也沒有發生過,但在唐代發生了[20]。要說貧和弱的程度,恐怕比宋還糟一些,至少也是難兄難弟吧!爲什麼從來沒有人稱之爲『積貧積弱』?西晉、東晉和北宋、南宋最爲相似,都有兩名皇帝當俘虜,都是京城南遷,爲什麼不稱晉爲『積貧積弱』的王朝?爲什麼對各個王朝不能用同一尺寸來衡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