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85|回復: 0

[論史] 揭秘明朝政府为何不向海外扩张 (2)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1-10-9 09: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广州日报
随着贸易的发展,欧洲造船厂不得不建造坚固的大船来运载货物,为了便于操纵,欧洲人又在船上增加了更多的帆和桅柱及尾舵。虽然教皇反对高利贷剥削,但欧洲不存在可以有效地遏制商业发展的统一权威,更难设想一项禁止海外贸易的命令会有任何效力。  


  欧洲政治上的地方分权也导致了军事的多元化,互相竞争的政治实体都有能力购买维护自己独立的军事物资,船上的武器也不断得到改进。当欧洲各国拥有装有大炮的远航船后,就开始控制海上贸易路线,侵略沿海各国。与郑和航队的访问不同,16世纪初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探险者是要用大炮和长枪改变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对比,通过不断的扩张获取更多的财富。后来,荷兰、法国和英国等国家也加入争夺海上霸权的行列,并且后来居上,非洲、亚洲、美洲的许多地区都成了他们的盘中珍肴。  


  由于中国明朝、中东和亚洲的穆斯林帝国都没有出现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多元化以及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因此他们都停滞不前,而欧洲却前进到世界舞台的中央。   


    学者观点  


  禁造大船:明朝政府主动放弃海上贸易  


  由于蒙古人的入侵统治和元末战争,使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生产力受到很大破坏,科举考试断断续续,人口减少,田地荒芜。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后,通过实行移民垦荒、兴修水利、打击贪官污吏、废除奴隶制、编制黄册(登记人口的本子)和鱼鳞图册(土地形状图)、恢复科举考试等措施,发展社会生产力,重建中国文化,收到了很大的效果。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全国户口达1600多万。“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办理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  


  明海军有1350艘战舰  


  尽管朱元璋死后发生了叔抢侄位的“靖难之役”,但明成祖朱棣上台后迅速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使国力进一步增强。当时的中国不仅农业发达,工商业也同样达到了先进的程度,此前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业流通和市场的发展,国内水陆交通发达,城市规模比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大得多。炼铁作坊每年炼铁十几万吨,供百万军队使用,比英国工业革命早期的铁产量多得多。火药在军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造船业也得到空前的发展,早在鄱阳湖大战时陈友谅所造巨舰已高达数丈,分上中下三层,船上设走马棚,“上下人语不相闻”。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明朝海军已拥有1350艘战舰,其中包括62艘大战舰和250艘远航舰。  


  中国的航海技术也领先于其他国家,据《萍州可谈》、《梦粱录》等书记载,最迟在南宋舟师已开始使用罗盘航海。到了元代,人们航海都以罗盘导航,并专门编制出罗盘“针路”。所谓“针路”,就是将航行至各地时应采用的针位一一标明画出的航线。至明初,拥有先进航海技术的明朝海军已完全有能力向海外扩张。  


  郑和遍历西南洋诸国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朱棣命令“三保太监”郑和及王景弘等率将士27800人首次下西洋,其舰队有大船62艘,小船225艘,最大的船长44丈,宽18丈,排水量达1500吨以上。舰队由江苏刘家港出发,“泛海至福建,自福州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西南洋诸国”。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共七次率舰队远航,每次远航都携带大量金币,每到一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使之朝贡,有不服者则以兵慑之。”郑和的舰队曾在马六甲海峡与海盗作战,擒获企图劫夺明朝海军船只的旧港酋长陈祖义,沿途南洋各国均派使者随郑和入朝,有些国王还亲自来中国观光。  

  郑和下西洋可以说是人类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只可惜1433年明朝海军的远航成为最后一次。三年后,明朝皇帝就传下圣旨,禁止再造远洋帆船,不久又下令禁止建造两个桅杆以上的帆船。郑和的大战舰都搁置起来,逐渐烂掉,航海图被焚毁。从此以后,明朝政府闭关自守,与海外隔绝。   


    一直以来,历史学家们对明政府自废海军百思不得其解。有人认为是因为受北方蒙古人侵扰,为把军事力量集中在容易受攻击的地区,才放弃发展海军;有人认为明政府财政压力太大才决定停止远航。其实,明政府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并非偶然,在政治、经济、地理等方面是有其必然性的。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