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10|回復: 0

[論史] 晚明士风堕落:天下为己任的理想幻灭后道德沦丧(3)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09-11-27 14: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华网论坛
事实上,晚明社会的仕风与士风正以上述两潮为标识,反映了与黑暗政治有间的在野者的意向。所谓“讲学之风至明季而极盛,亦至明季而极弊,姚江一派,自王畿传周汝登,汝登传陶望龄、陶]龄,无不提倡禅机,恣为高论。]龄至以因果立说,全失儒家之本旨。”这不仅说明了理学崩溃与阳明心学的直接联系,而且也反映出“道失于上”后士大夫们彷徨茫然的探索走入死胡同,并最后在无望中归入宿命、逃禅的思想轨迹。说明王阳明及其后学既无法脱离传统,也无法摆脱现实;以拯救社会的愿望开始,以耽迷玄谈的失败而告终。他们无法超越自己的时代。
    但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朦胧中已思及到相当本质的问题。嘉靖时翰林王立道不再视君为神圣。认为其掌天下政务,亦须学而知之。他着文将君主分为上中下三类,指出:其“下者则又溺于声色田游之娱,驰于土木神仙甲兵之好”。政治昏暗乃君主不学之弊。这几乎将明中期君主的昏庸表而出之,全盘否定。然后说人君亦应明大学之道,这根本是隐讳地谴责最高统治者缺少君德。王立道甚至公然提出反对君尊臣卑,“人主之欲卑其臣而求自尊者,亦弗思之甚矣。夷其陛而求其堂之崇,世果有是礼哉!”而思想家李贽则更为激进,其“无君非圣”当时即已被目为“异端”。因此说,清初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深刻批判正是这一反思过程的总结和深化。
    至于“东林党”,基本上是抱道忤时又不甘沉沦的一批士大夫在野派。《四库》馆臣的评价是,“东林一派,始以务为名高,继乃酿成朋党。小人君子,杂糅难分;门户之祸,延及朝廷。”其实他们本来就是不与黑暗势力相妥协的不同政见者,因此这种评价与反对“讲学之风”一样,完全是维护君权专制而反对臣民犯上的论调。事实上,在明末诸方失控、顾此失彼的混乱状态中,东林党已是唯一较为清正并反映民意的一群。尽管他们的主张也肯定不能挽救行将覆亡的明政权,但他们根本不应当承当亡国之责。
    明末臣节士气几乎全系于东林。当东林“前六君子”、“后七君子”被迫害殒命捐躯,并公布了涉及七百余名中高级官员为“反叛者”的《东林点将录》后,明王朝复兴的最后一丝希望即已荡然无存。天下瓦解之势已成,无论崇祯帝如何挣扎都不会有期望的成效,其孤家寡人的结局已经注定。历史不仅再次证明了失人心者失天下,且给后来清王朝满族统治者以深刻的教训:虽然明知回到以程朱理学来统驭这个国家已无太大的实际意义,但这却符合经亡国之痛又被异族统治的汉族士大夫的心理认可。因此清朝士风与仕风的整顿便是一面倡导理学,又一面大骂伪君子与假道学来实现的。他们真正使用的手段只是在大乱后给人以安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政策的实事求是与功利主义。明朝无善政事实上给清朝留下诸多的被承认、可施展的教训和机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