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31|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灵飞经的历史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9-4-2 15: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首先,请自行代入〖妖猫传〗中的长安盛景,此时兴许春光明媚,兴许尚春寒料峭。

一位面容模糊,看不清年岁的人正跪坐于案前,一笔一画地写着字。

一位面容模糊,看不清年岁的人正跪坐于案前,一笔一画地写着字。

一位面容模糊,看不清年岁的人正跪坐于案前,一笔一画地写着字。

最终,他写下:『开元廿六年(738)二月,玉真长公主奉勅检校书』后,搁笔,脸上可能还有些许笑容。

开元廿六年(738)二月,玉真长公主奉勅检校书

开元廿六年(738)二月,玉真长公主奉勅检校书

西元738年。

这年是唐玄宗开元26年,此时唐玄宗53岁,杨玉环19岁,李白37岁。

这一年在历史上并非浓墨重彩,但在书法史上却诞生了一部未见作者名款的传奇小楷——〖灵飞经〗。

千年后,道家秘法被脑补成了无数洋洋洒洒的霸屏玄幻修真小说,而这篇记述道家存思法的〖灵飞经〗也成为网红,成为『天下第一小楷』,被无数人引为小楷必学教材。

然鹅~

市面上〖灵飞经〗版本辣么多,你的选择标准是啥?

练字是个技术活,没搞懂背后的故事,你可能练了假的〖灵飞经〗!

这么有名的小楷,居然作者不详!

〖灵飞经〗最末有『玉真长公主奉勅检校书』的落款,翻译过来,大概就按Boss要求定制的意思。

就像历代名瓷、精美的宫廷画作都未署名一样,如此经典的小楷,居然不知是何人所写。

当然,这也为后人八卦提供了条件!

〖灵飞经〗全名〖灵飞六甲经〗,分为〖上清琼公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汉武内传〗谓此经用于请命延算、长生久视、驱策众灵、役使鬼神。

在元之前,这本经书大多时候都被深藏宫廷中,宋徽宗和宋高宗都曾是它的主人。

宋徽宗:『除了收藏〖灵飞经〗,我还写瘦金体。嗯。』

宋徽宗:『除了收藏〖灵飞经〗,我还写瘦金体。嗯。』

宋徽宗:『除了收藏〖灵飞经〗,我还写瘦金体。嗯。』

到了元代,当它流落民间之后,八卦者们才开始追究起真实作者来。

关于作者的争论迄今分为两派,一派以元代藏书家袁桷、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为代表,这派认为作者就是钟绍京;

关于作者的争论迄今分为两派,一派以元代藏书家袁桷、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为代表,这派认为作者就是钟绍京 ... ...

关于作者的争论迄今分为两派,一派以元代藏书家袁桷、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为代表,这派认为作者就是钟绍京 ... ...

另一派则以清代书法家王澍、钱泳及当代书法家启功为代表,这派坚持作者不详,但无一例外认为这是一件『杰出艺术品』。

另一派则以清代书法家王澍、钱泳及当代书法家启功为代表,这派坚持作者不详,但无一例外认为这是一件『杰出 ...

另一派则以清代书法家王澍、钱泳及当代书法家启功为代表,这派坚持作者不详,但无一例外认为这是一件『杰出 ...

由于『钟绍京为作者说』出现时间早,支持者名气大,所以一直处于优势。

来了解一下钟绍京的人设:钟绍京(659-746),字可大,三国著名书法家钟繇十七世孙。

相传他师承初唐四家之一的薛稷,也有众多史料记载他的确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元丰类稿〗记载:『绍京字画妍媚,遒劲有法。』

当时人记载,『钟绍京,以善书直凤阁。武后时题诸宫殿、明堂,及铭九鼎,皆其笔也。』

简单地说,这位钟大大能在书家云集的盛唐留下姓名,绝对名副其实。

无论〖灵飞经〗作者是谁,作品的灵巧飞动、流畅飘逸和井然有序的特点都不妨碍它成为公认的小楷学习典范。 . ...

无论〖灵飞经〗作者是谁,作品的灵巧飞动、流畅飘逸和井然有序的特点都不妨碍它成为公认的小楷学习典范。 . ...

无论〖灵飞经〗作者是谁,作品的灵巧飞动、流畅飘逸和井然有序的特点都不妨碍它成为公认的小楷学习典范。

一本书居然5个版本,内容还不同!

练字大神们都在推荐〖灵飞经〗,很多人也在买〖灵飞经〗,可为什么练出的字却千差万别?

版本!版本!版本!

『取法乎上』就是选取精良的法帖学习。

〖灵飞经〗共有5个版本:原帖墨迹、渤海刻本、望云楼本、滋蕙堂本、哈佛燕京学社藏本。

其中渤海本是明末从墨迹刻成,望云楼是清嘉庆年间从墨迹刻成,而哈佛燕京本和滋蕙堂本均为翻刻。

〖灵飞经〗共有5个版本:原帖墨迹、渤海刻本、望云楼本、滋蕙堂本、哈佛燕京学社藏本。 ... ...

〖灵飞经〗共有5个版本:原帖墨迹、渤海刻本、望云楼本、滋蕙堂本、哈佛燕京学社藏本。 ... ...

令人唏嘘的43行原帖墨迹残本目前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之所以真迹变为残本,是因为在明代,墨迹真品落入董其昌之手后,他曾将其抵押在海宁陈家,渤海刻本即在此时由陈家刻成。

与原墨迹相比,刻本落了12行。

戏剧化的是,当董其昌让儿子拿钱赎回时,陈家却暗中扣留了其中的43行真迹。

这不怎么光荣的举措却『挽救』了〖灵飞经〗,因为墨迹本回到董其昌手里后,竟然不翼而飞了。

到了清代,墨迹本辗转传到翁同龢父亲手中,并由此有了望云楼本。

版本到底有多重要?

抛开学习者个体差异,来看看清代书法家们用不同版本练字的差别:

清代书法家们用不同版本练字的差别

清代书法家们用不同版本练字的差别

版本到底有多重要

版本到底有多重要

从清代四位书法家的临摹字来看,很明显前两位的字更灵动流畅,这大概跟这两位见过真迹有很大关系。

当然,除了版本,还有清晰度和印刷效果的差异。

zilong197931 發表於 2025-4-15 13:58 | 顯示全部樓層
《灵飞经》书法艺术考略:兼论唐代宫廷写经制度与钟绍京作者说辨伪

开元廿六年(738年)春,长安集贤院内,一位宫廷书手正以"官楷"体例誊写道教秘典《琼宫灵飞六甲经》。这幅纵20.8厘米、横8.9厘米的乌丝栏小楷,历经千年流转,终成书法史上著名的"无款杰作"。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考辨其艺术特征与历史悬案。

一、唐代写经制度与书法特征
《灵飞经》典型体现盛唐"官楷"三要素:其一,笔法承褚遂良"细筋入骨"之法,横画起笔呈"竹叶式"斜切,捺脚含薛稷"鹤膝"笔意;其二,结字取"平画宽结"式,字距疏朗如星斗布列,与敦煌写经P.2170《妙法莲华经》章法同源;其三,墨色呈现宫廷"乌玉光",此乃唐代"熟纸染黄"工艺与"松烟墨"结合的典型效果。启功先生曾指出,其"飞动处似惊鸿,沉着处如磐石",正是盛唐书"法度与性灵兼备"的典范。

二、作者考辨两派论据析微
(1)钟绍京说溯源:元代袁桷《清容居士集》首倡此说,然考钟氏卒于天宝五载(746年),其晚年书风见于《升仙太子碑阴题名》,已显"丰腴钝滞",与《灵飞经》之"清健秀润"迥异。且《旧唐书》本传明载其"虽以书进,亦不闻有经籍校勘之职",与"奉敕检校"制度不符。

(2)无名书手说新证:敦煌遗书S.3135《金刚经注》题记"开元廿五年(737年)集贤院御书手程君度写",其笔势转折与《灵飞经》如出一辙。唐代宫廷存在"御书手"群体,《唐六典》载"集贤院有书直及写御书手百人",这类专业书吏的笔迹往往被后人附会为名家手笔。

三、版本流变鉴要
现存重要传本有四:①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四十三行墨迹本"(疑为唐人摹本);②渤海藏真帖刻本(董其昌审定);③滋蕙堂翻刻本(笔画失真处颇多);④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全本"(明代道藏本)。学者当以墨迹本为宗,注意辨别三点:真迹横画收笔有"衄挫回锋"动作;转折处呈"折钗股"弧线;"之""也"等字末笔具"微波荡漾"之势。若见笔画光洁如新、结字平板者,多为明清坊间劣刻。

此卷虽作者成谜,然其"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轼语)的艺术成就,实为唐人"尚法"精神的完美诠释。学者临习时,当透过刀锋看笔锋,体会盛唐书手"心忘于笔,手忘于书"的创作状态,方得真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