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10|回復: 0

[史學] 《资治通鉴》的纂集与特点(3)

[複製鏈接]
对酒当歌 發表於 2012-3-14 14: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华文史网
关于《考异》30卷,进书表如此说:“又参考群书,评其异同,俾归一途,为《考异》三十卷。”此即“遍阅旧史,旁及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择幽隐,较计毫厘”的考辨。所谓考异,即上引司马光《答范梦得》中“若彼此年月事迹有相违戾不同者,则请选择一证据分明、情理近于得实者,修入正文,余者注于其下,仍为叙述所以取此舍彼之意。”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大凡时间、地点、人物、史实有疑点者,或各书记载不同,均加考辨,说明取舍。考异内容,包括考证时间、考证地理、考证人物、考证事件。考异方法,一是以本校、对校、他校、理校等校勘方法校改文献错讹,二是不取不合情理的记载,或驳斥荒诞不经的妄说。“为叙述所以取此舍彼之意”,司马光还规定了“考异”的具体格式:



    先注所舍者云,某书云云,某书云云,今案某书证验云云,或无证验,则以事理推之云云,今从某书为定。若无以考其虚实是非者,则云今两存之。



    人们所见《考异》文字,基本都是按照这一格式书写。循此格式,既便于阅读、对照,也有助于对史事进行深入研究。《考异》30卷,历来颇受推崇,被认为“光既择可信者从之,复参考同异,别为此书。辩证谬误,以祛将来之惑。”同时更认为:“修史之家,未有自撰一书明其所以去取之故者。有之,实自光始。”[13]30卷《考异》最初单行,据胡三省乙酉(1345)《新注资治通鉴序》,在浙东骚乱过后,“复购得他本为之注,始以《考异》及所注者散入《通鉴》各文之下”,即自胡三省注本始,《考异》或单行,或散入《资治通鉴》,两种形式并行于世。


    司马光自谓“遍阅旧史,旁及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那么《资治通鉴》究竟采用多少旧史、小说呢?对此,自宋以来不断有人进行统计。南宋高似孙在《纬略》说:“《通鉴》采正史之外,其用杂史诸书凡二百二十二家。”[14]清四库馆臣以“其采用之书,正史之外,杂史至三百二十二种。”[15]此后,多以高似孙所说“二百”为“三百”之误。不过,高似孙在另一书中对引书作有详考,明确指出:“司马公《通鉴》,今人但以为取诸正史,予尝穷极《通鉴》用功处,因有用史、用志传,或用他书,萃成一段者,则其为功切矣,其所采取亦博矣。乃以其所用之书,随事归之于下,凡七年而后成,《通鉴》中所引援二百二十余家。”[16]同时,详列书目,起《史记》,至《武威王庙碑》,共计226种(其中《唐列圣实录》仅为一目),与《纬略》所说“二百二十二家”稍有出入,并非“二百”为“三百”之误。若以《纬略》222家加正史19家,也不过241种。清同治、光绪中,胡元常依《通鉴考异》所见书目作《通鉴引用书目考》,“凡得二百七十二种,惟文集则不列其目。”[17]其所列书目,较高似孙《纬略》多31种,并注明作者、卷数。民国年间,张须“以《通鉴考异》所见书名为主”,分为正史、编年、别史、杂史、霸史、传记、奏议、地理、小说、诸子10类“以究温公探索所至,兼明去取之由”,共得301种,除去正史25种,“杂史诸书”为276种,又除去诸子,得书267种。[18]20世纪80年代,围绕张须的统计,又有过不同的考辨。陈光崇认定为359种,是迄今统计数目最多的一说。高振铎认定为339种,周征松认定为356种。[19]上述各家统计,除对具体书目认识不同外,主要是统计标准不一,究竟是以《通鉴考异》引书为标准,还是以《通鉴》引书为标准?尽管如此,但说《通鉴考异》引书约340种还是完全可信的。


    通过《考异》引书,可以探索《资治通鉴》的史源。这里仅作简要提示,以见其取材的基本原则。战国至秦统一,共出“考异”5条,基本源于《史记》,都是用内证和本校法。西汉一代,主要源于班固《汉书》,参以荀悦《汉纪》。汉高祖至汉武帝,若史事没有异说而《史记》、《汉书》有异文,一般依《汉书》,或互有取舍,综合采用。昭帝以下,以《汉书》为主,《考异》引书仅荀悦《汉纪》、伶玄《飞燕外传》(一作《赵后外传》)、葛洪《西京杂记》等数种。因荀悦《汉纪》改《汉书》而来,当二书有异文时,通常从《汉书》而舍《汉纪》。东汉一代,史书渐多,以范晔《后汉书》为主,兼采袁宏《后汉纪》,其他则更次之。三国时期,以陈寿《三国志》为主要依据,叙汉献帝事多取《献帝起居注》,叙孙策事多依虞溥《江表传》。两晋史以《晋书》为主要史源,晋统一之前多以《三国志》校《晋书》,晋、宋之交多与沈约《宋书》参校。东晋、南北朝,加之十六国,记载既多又各异,从《考异》情况看,通常以事发地史书为主:即南朝史事,多取宋、齐、梁、陈各史及《南史》;北朝史事,多取魏、北齐、周、隋各史及《北史》。隋唐时期,《考异》引书约占全部引书的3/4,史源纷繁,因而《考异》占23卷,文字明显增长,往往超过千言,甚至有长达2500余字者,取舍情况最为复杂,以“正史”、实录为基本史源,“正史”中又以取《旧唐书》为多。五代时期,同样以“正史”、实录为基本史源,“正史”则以取《旧五代史》为多,基本不取《新五代史》。[20]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