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17|回復: 0

[國學灌水] 霍元甲之死(2)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1-9-22 11: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历史故事网
支持这种说法的根据是,就霍元甲患病及逝世经过,早期精武体育会的实际操办者之一陈公哲在《精武会五十年》里曾写过以下文字:“霍先生原患有咯血病,自寓所深居时,时发时愈。日人有卖仁丹药物者,时到旅邸,出药示霍,谓之可愈咯血而治肺病。霍先生信之,购服之后,病转加剧。霍先生得病之由,谓少年之时,曾练气功,吞气横阙,遂伤肺部,因曾咯血,面色蜡黄,故有黄面虎之称。自迁之王家宅后,霍先生病转加剧,由众人送入新闸路中国红十字会医院医治两星期,即行病逝。众人为之办殓,移厝于河北会馆。越一年运柩北返。” 


    显然,根据陈公哲的回忆,霍元甲原来就患有咯血病,经常会发作,日本人卖药给霍元甲,说是可以医治咯血、治愈肺病,霍元甲相信了,买来服下之后,病情反而严重了起来。陈公哲说这段话时没有是非判断,虽然他肯定了霍元甲购服日本人之药病情加重的事实,却没有说是日本人下毒,而是推测霍元甲用药不当。陈公哲这段话的后面,直接点出了霍元甲生病的原因,是霍元甲少年之时,曾练气功,“吞气横阙,遂伤肺部”,因而导致咯血,面色蜡黄。因此,持病死论一说者不同意下毒说,而倾向于认为霍元甲是死于自己练气功不得法而导致的病症。 网站  


    相较于下毒的外因说,这种霍元甲死于自身病症的说法也可以称之为内因说。这种说法涉及霍元甲是否练气功和是否因练气功走火入魔而得病的问题,让人们联想到了武侠小说里经常讲到的气功观念。 


    持病死论一说者最后总结说:“陈公哲是邀请霍元甲来沪的发起人之一,又是霍元甲与奥匹音商量比武事宜的翻译,直至霍病逝。他和霍元甲接触频繁,友谊甚笃。因此,关于霍元甲的死因,陈公哲所述应该是可信的。由此可见,霍元甲不是因为误伤日本柔道家而被日本医生用药毒死,而是因原患咯血症转剧送医院医治无效而死。”  


    无论是下毒的外因说还是病死的内因说,霍元甲有病都是一个事实,因为没有病就不需吃药,不吃药就不会中毒。在外因说里面,日本医生秋野要下毒,也是趁霍元甲有病要吃药的机会做的小动作。 


    2000年,新华网天津8月6日发过一则专电,对霍元甲是因病而死一说给予反驳,这则专电指出:“霍元甲之孙霍文廷,日前与天津市西青区文化局有关同志,经过深查细访,进一步证实日本人是杀害霍元甲的元凶。近几年来,社会上 有人提出‘日本人是霍元甲的好朋友,曾为霍元甲治病出了不少力。霍元甲是因生病正常死亡的’。霍氏家族历来就知道他们的先辈霍元甲是死于日本人之手,在上世纪80年代给霍元甲迁坟时曾查验过遗骨,发现遗骨全部为黑色,证明确实为中毒死亡,因此对于有人为日本人开脱,他们从家族和民族感情上都难以接受。从去年开始,霍元甲之孙、现居住在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村的霍文廷老人,会同西青区文化局的同志,多次到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霍元甲曾经活动过的武林会馆,走访调研,并翻阅了大量资料,证实所谓霍元甲的日本朋友,正是杀害霍元甲的元凶。日本人以帮助霍元甲治病为名,买通关节,在中药中投放慢性烂肺药,使本来可以治好病的霍元甲死于非命。”  



    《精武本纪》摘: 


    当时上海蓬莱路一带为日侨聚居之地,日本柔道会得知霍元甲勇挫俄、英两国大力士,今又创立了“精武体操会”,很不服气, 特从国内选派十几名武术高手,由柔道会长亲自率领来华,以研究为名,请霍元甲等人来技击馆比武,双方各自择定公证人。   比赛开始时,霍元甲先命徒弟刘振声出阵,令其采用诱敌之法,寻机取胜,刘振声上场后,稳如泰山一般,日方人员认为有机可乘,使用多种招数,竟没有撼动他。即使日方派出其力气最大者上阵,也被刘振声一脚踢得倒地不能动弹。刘振声以静制动,以逸待劳,连胜日方五人。日本领队见此情形非常恼火,便出阵向霍元甲挑战,二人一经交手,未经几个回合,日本领队便领教到霍元甲的厉害,于是企图暗中伤人,谁知霍元甲已看出破绽,虚显一招,当场用肘将其臂骨磕断。日方队员见此情形,便蜂拥而上,当即被中方公证人制止。这时,日本人改变了策略,在比赛后举行宴会招待霍元甲。席间听闻霍元甲患有呛咳症,并在此次比武中也有外伤,就介绍一名叫秋野的医生为霍元甲治病。平生胸怀坦荡的霍元甲毫无怀疑之心,欣然接受。并留住虹口白渡桥的秋野医院。霍元甲服药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逐渐恶化。此时精武会欲接霍元甲出院,秋野百般阻挠,后经多方周旋才出院,由精武会同仁陈子正救治,因中毒太深而无药可救,于1910年9月14日长逝于上海精武体育会。霍元甲的徒弟和朋友们拿着霍元甲每日吃的药去化验,才知是一瓶慢性烂肺药,明白了这是日本人暗下的毒手。逝世时年仅42岁。  
        来源:历史故事网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