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潮因网 杜甫晚年所参之禅是与中唐后乃至整个宋代文坛最盛行的洪州禅同源的南岳系禅法,这个发现,或许可以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学史、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些现象。众所周知,宋代江西诗派自黄庭坚开始,最推崇的人物就是杜甫;黄庭坚(1045-1105)尤其推崇杜甫的"夔州后诗",谓:"但熟观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诗,便得句法简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与王观复》,《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一九) 江西诗派的诗学与禅学是有着深刻渊源的。吕本中(1084-1145)作《江西宗派图》,便是模仿禅宗灯录的做法,定宗祖,列法嗣。在宋人眼里,江西诗派的艺术传承与禅宗的心灯相传几乎没有差别,故有"工部(杜甫)百世祖,涪翁(黄庭坚)一灯传"(曾几《东轩小室即事五首》之一)、"诗家初祖杜少陵,涪翁再续江西灯"(赵蕃《书紫微集后》)等说法(31)。通常人们认为这只是一种比拟,但如果说杜甫果真在南岳参禅有得,而且他正是与洪州禅马祖同时并在的人物的话,那么这种比拟就有了新的意义。古时,后人追认前代之某人为自己之"祖",乃极其重大之事,必有深刻原因,绝非儿戏。当然,正如杜甫当年并没有要作后世某个诗派之"祖"的念头一样,达摩可能也想不到后代子孙会追认自己为"东土禅宗初祖","不是达摩创造了禅宗,而是禅宗创造了不同形象的达摩"(32),妙哉斯言!
元代文人方回(1227-1305)是深于禅学的,他编撰的《瀛奎律髓》,直接承袭江西诗派宗旨,明确提出"一祖三宗"之说。观方回《瀛奎律髓》中评杜之语,如卷一∽⑽"大抵老杜集,成都时诗胜似关辅时,夔州时诗胜似成都时,而湖南时诗又胜似夔州时。一节高一节,愈老愈剥落也"(32)。可能有人不同意方回的这个看法,但方回之说自有其出发点和用意。所谓"湖南时诗又胜似夔州时",所谓"剥落",应该是指杜甫晚年参禅有得吧?
作者:张培锋
注释:
1参看郭曾浴抖炼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88-389页。
2李华两文分别见《全唐文》卷三一六、卷三二,第1419页、第1433页。下引该书,不另出注。
3分别参看吕《杜甫的佛教信仰》,《哲学研究》1978年第6期;陈允吉《略辨杜甫的禅学信仰》,《唐代文学研究》1983年第2期;孙昌武《禅思与诗情》,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81页;柳田圣山《初期禅宗史书の研究》,法藏馆1967年版,第99-100页,转引自冉云华《禅宗第七祖之争的文献研究》,《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6期。
4刘卫林《杜甫与禅学》,《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第1期。
5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774页; 郭曾浴抖炼记》,第390页。
6主要依据萧涤非、郑庆笃《杜甫》,《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册,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43-247页。
7杨伦《杜诗镜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807页。
8《e续藏经》,台北白马精舍印经会,卷一三九,第515页中;卷一四,第602页中。下引该书,不另出注。
9《大正藏》,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3年修订版,卷五一,第508页上、第615页上。下引该书,不另出注。
10《e续藏经》卷一三六,第485页上。
11《大正藏》卷四七,第625页中。
12《全唐文》卷八一三,第3792页。
13《全唐文》卷七三八,第3377页。
14《大正藏》卷一五,第301页下。
15《大正藏》卷五五,第66页下。
16《全唐文》卷六七八,第3069页。
17《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495页。
18参看钱杭《中国古代世系学研究》,《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
19《全唐文》卷六六,第2710页;参看《祖堂集》卷三"牛头"。
20《e续藏经》卷六三,第31页下。
21《景德传灯录》卷三,《大正藏》卷五一,第223页上。
22《e续藏经》卷一一八,第158页中。
23、24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四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2-103页,第113页。
25《全唐文》卷七三一,第3344页。
26冉云华《禅宗第七祖之争的文献研究》,《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6期。
27《全唐诗》卷一四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344页。
28《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489-4490页。
29《宋高僧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98页。
30《全唐诗》卷三五九,第898页。
31参看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7页。
32孙昌武《禅思与诗情》,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9页。
33参看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75页。 |
|